而土豆豐收之后,情況已經整個倒了過來,現在十個人里有九個說他是圣王,只有一個依舊認為他是個昏君。
‘黃少宏’倒也不是很在乎,這吃貨就是覺得土豆總煮著吃太單調了,便將從動物脂肪中提煉葷油,和手工榨大豆油的方法傳播開來,于是誕生了炒菜,民間飲食也開始豐富起來。
土豆豐收,緊接著就是玉米和紅薯,后兩樣作物也是產量喜人,雖然和土豆一樣,遠比不上后世,但有了這三樣作物,產量依舊遠遠超過時下的各種糧食谷粟。
這時候‘黃少宏’的聲望在王畿地區再進一步,百姓對他的崇拜,已經達到空前絕后的地步,現在便是‘黃帝’再生,‘禹帝’重現,怕在民心這一塊,也比不上能讓民眾遠離饑荒的‘紂王’了。
甚至已經有文官編纂史書,直接把‘紂王’列為三皇五帝之后,又一人族圣王。
奇怪的是,即便在這種‘黃少宏’聲望如日中天的情況下,可依舊有一小搓頑固分子,在到處散播他是昏君的說法,就很費解。
‘黃少宏’本來根本沒把這些人如同放屁一樣的話放在心上,但他無事之時,總帶著‘商青君’、‘蘇妲己’以及其他后宮嬪妃出去微服私訪,這樣的話聽多了心里總有些不爽。
加上他直覺這背后必有貓膩,便下令讓‘欽天監’去調查背后是否有人指使。
結果這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這朝歌之中布滿各路諸侯的細作,當然這個年代不叫細作,叫‘邦汋’。
只西岐方面的探子就有一百多個‘邦汋’,這些人在朝歌城組成了一個龐大的情報網絡,可以說朝歌之中發生的大事小情,當天都會以特殊手段傳回西岐,‘紂王’的一舉一動,都瞞不過西伯侯的眼睛。
其他諸侯雖然沒有西岐方面這么夸張,但大部分也都在朝歌內外安插了‘邦汋’。
‘黃少宏’聽完匯報之后,當即讓人封城,然后命‘武成王’按照‘登人冊’也就是商代的戶籍,挨家挨戶將這些老鼠全都掃了出來。
整整半個月的時間,‘武成王’帶著人將朝歌城翻了一遍,然后對這些‘邦汋’嚴刑拷打,登記造冊。
之后將這些‘邦汋’名冊,呈給‘黃少宏’御覽。
‘黃少宏’看完之后,自己都笑了,按照吏部拿來的諸侯名冊,此‘商紂’時期,天下共諸侯一千五百有余,而這一次抄出來的‘邦汋’,這一千五百路諸侯都占全了。
他不由感嘆,果然后世那句話說得對,總有刁民想害朕。
當然這一千五百路諸侯,雖然都派出‘邦汋’,卻也并非都是抱有敵意的,主要是偵查朝歌動向、了解大王的喜好,等等信息的收集工作。
經過酷刑審問,其中有敵意者,八百之數,剩下的都是抱著怎樣討好商王的意思。
一直致力于傳播‘紂王’負面消息的,就是那八百諸侯的‘邦汋’在后面推波助瀾,其中以西伯侯‘姬昌’、冀州候‘蘇護’派出的‘邦汋’為最。
這才是‘紂王’負面緋聞不斷的原因,有了這些人幫他炒作,他想低調都不行,就很無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從時間來看,‘冀州候’那邊,顯然并不是因為‘紂王’迫其獻女,才對朝歌生出敵意,而是在十多年前就早有預謀。
‘黃少宏’當即命人將這些‘邦汋’全都斬殺于鬧事,令監斬官當眾宣讀這些人的罪狀,即便是那些善意的諸侯‘邦汋’,他也一并斬殺,人王威嚴,豈容他人窺探。
又幾日,太師‘聞仲’終于率討逆大軍,凱旋而歸,‘黃少宏’帶領文武百官,出王宮十里至轅門,親迎太師。
那‘聞太師’遠遠見到王旗,知是大王親至,感動之下,從大軍之中騎著‘墨麒麟’騰云而起,直接落在王駕之前,下騎拜道:
“聞仲拜見大王!”
‘黃少宏’見‘聞仲’白發白須,額生三眼,身上透出一股子正氣,連忙上前將其托起,笑道:
“太師遠征北海,平叛有功,一路鞍馬勞心,不必拘于俗禮!”
‘聞太師’聞言甚是感動,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