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4月,對于上海的日特和漢奸來說是難熬的一個月。
在這一個月中,“放假”的孟紹原頻繁出手,小動作不斷。
的確都是小動作,今天打這里一槍,明天摸那里一把。
可就這讓人防不勝防的小動作,讓日本人和漢奸傷透了腦筋。
上海的漢奸商人們在這一個月里損失慘重。
先是一個工商聯合大會,被狠狠的敲詐了一把。
接著強行推行愛國公債,又讓漢奸商人們苦不堪言。
孟紹原只用了二十八的時間,就成功發行完了價值兩億法幣的愛國公債。
史稱“上海奇跡”。
只是,這個所謂奇跡的背后,是漢奸商人們一把把的血淚史。
暴力征收、暴力推行、暴力討債。
就沒有孟紹原和軍統局上海區做不出來的事情。
在成功發行完兩億法幣的愛國公債后,孟紹原慷慨的從自己二千萬的獎金里,拿出了兩百萬法幣犒賞部下。
這位孟大少爺,平時的時候吝嗇的要命,但正經犒賞起部下來,那是從來不會皺眉頭的。
軍統局上海區大大小小的特務們歡呼雀躍,以李士群、季云卿為首的漢奸卻倒了血霉了。
季云卿不但虧掉了一套花園洋房,而且還要為在市場上大量出現的日圓偽鈔承擔相應責任!
這又是日本人慣常使用的手法了。
一旦面對上級的質問拿不出應對方案,那么推出一個替罪羊顯然是大家所樂意看到的!
季云卿就是那個倒霉的替罪羊。
日本人再清楚不過,季云卿被騙了,他也是一個受害者,然而問題是,這些假鈔,真正是從他那里流通出去的吧?
你不來承擔這個責任,誰來?
漢奸啊,漢奸啊!
當然,對于日本人和漢奸來說也不是一點好消息沒有。
1939年4月,在和日本特使影佐禎昭經過數次密談后,汪精衛正式決定回上海。
在汪精衛看來,上海遠比自己去廣東或者香港更加合適。
用汪精衛的說法是:“跟這些地方相比,上海有租界,行政權還在外國人的手中,而且是世界上數得到的暗殺橫行的地方,敢于進入這一危險地區的行動,反而會體諒我的愛國運動的誠意。”
汪精衛苦心孤詣,力求把自己的活動同“賣國”兩字截然分開,當然這也只是一種自我解嘲而已。
當時影佐禎昭未加任何評論,只問道:“先生要離開河內,準備如何與越南當局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