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韶筠從來沒有這種經歷,她的時間變得非常慢,看不見任何東西。
不再能感知到外界事物,像天空一朵云,周而復始地飄在那里。
不知道過去多久,久到謝韶筠以為自己已經死掉的時候。
有一陣巨大吸力從四面八方傳來,她感到疼痛,覺得自己應該很不好。
靈魂不斷地經歷著碾碎、重塑這個過程。
腦海里忽然閃現出許多浮浮沉沉的畫面,很雜,刺一樣往靈魂深處鉆。
然后謝韶筠便記起來一些事情。
說是失憶并不準確,更像是人生缺失掉的一角
六歲那年,謝光旗往家里領回一個女孩。
馮慈念接到電話,戴著圍裙從廚房沖出去。
他們站在門口,一左一右牽著這個孩子,馮慈念摸了摸女孩的頭,蹲下身,語氣慈愛問“這就是小晴吧,來,跟阿姨回家。”
謝韶筠正在花園里幫她奶奶揉腿,謝光旗叫她過去,跟簡晴玩。
奶奶支開她“筠筠啊,要吃糖嗎去我屋里拿。”
那個年代不怎么科學育娃,老太太不知道換牙的小朋友不能吃糖,會毫無邏輯的偏愛寵溺孫女,謝韶筠樂意順著小老太的意思,樂顛顛跑去她屋里翻糖果。
然后等到老太太吃藥嘴巴發苦時,謝韶筠偶爾會給她舔一口。
那天,因為老太太的回護,謝韶筠沒有覺得家里多一個簡晴,會給生活帶來什么樣的變化。
謝韶筠六歲,開學上小學,謝光旗夫妻忙上班,簡晴只有五歲,留在家里,老太太幫忙看著。
頭一個月,家里相安無事。
謝韶筠能夠自己上下學,不用人接。
老太太杵著拐杖,又要帶簡晴,去學校接送謝韶筠不方便,便央著隔壁鄰居幫忙順道看著孩子。
老人家想得多,覺得虧欠,為這件事跟謝光旗說道了好多次。
最后爭取的結果便是,謝光旗向老太太保證,謝韶筠才是親生女兒,親疏遠近要分得清。
謝韶筠書包里每天都有一瓶牛奶,老太太溫好了。早晚一瓶,簡晴沒有。
謝光旗有次看到了,說“媽,您不能這樣偏心。”
老太太色厲內荏反問他“我偏心自己親孫女,有錯嗎”
謝光旗啞口無言。
謝韶筠窩在她奶奶懷里,覺得這個老太太可真是好老太。
每天放學,老人身邊常年跟著的年齡忒大的橘貓會扮演接人角色,守在家離家很遠的小區門口等謝韶筠回家。
一個月后,簡晴與謝韶筠偶爾能說兩句話,但謝韶筠不太喜歡小孩子,也不想跟女主過于親密,所以兩人接觸不多。
簡晴表現得比別的孩子要乖巧文靜,才五歲,就知書達理,各方面都招人喜歡。
謝光旗夫妻便格外喜歡,給簡晴買古箏鋼琴。
老太太便問謝光旗夫妻,怎么不見你們給筠筠培養業余愛好。
那兩人挺尷尬的站在原地,謝韶筠哎喲叫一聲“您可饒了我吧,隔壁胖花上回彈古箏手指都彈破了。”
“你就是心大。”老太太指著謝韶筠額頭嘆氣,比較神奇的是,簡晴那么受歡迎,老太太卻親疏有別,雙標的要命。
謝韶筠倒不是心大,身為成年人,她沒那個心智跟小孩子爭風吃醋,而且那些情緒也不合適角色扮演者的身份。
她們角色扮演者守則里第一條是“不要真情實意代入到角色里,不要沉溺角色感情線不要崩人設。”
溫柔的走過每個角色的人生不染指她們的悲歡。這是謝韶筠一貫以來的遵守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