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裴的前妻叫張月娥,他們兩的故事實在乏善可陳。
年紀到了,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婚后育有兩個孩子。
如果天下太平,沒有戰亂,兩人可能會像所有平凡的夫妻那樣,日子平平淡淡的走下去。
只可惜,兩人被時代的浪潮推搡著,不得不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分道揚鑣。
老裴想支持抗日敵后根據地,張月娥只想小家安寧,從爭吵,到冷戰,再到最后徹底分崩離析,過程很快,不到半年。
老裴選擇了離婚,并幫前妻找了個可以滿足她要求的婆家。
只可惜,好景不長,前妻的一婚丈夫很快被鬼子殺害,只留下她和一個年幼的兒子,在婆家受盡冷眼。
她試圖去找老裴復合,希望老裴看在兩個兒子的份上,重修舊好。
然而此時的老裴身邊,已經有了谷賽蘭。
這是個跟他志同道合的女人,兩人都明白一個道理,沒有國,哪有家。
傾巢之下沒有完卵,小家安寧只能建立在國家太平的基礎上。
兩個農民的子女,就這么走到了一起,積極參加抗日敵后活動,發動百姓自救互助。
所以,老裴迅速愛上了這個性子大大咧咧走路帶著風的女人。
他不會為了張月娥而回頭,也不愿意回頭。
可是張月娥畢竟是他兩個孩子的媽,便賴在老裴這里不走了,還哭著嚷著說老裴是負心漢,拋妻棄子就為了勾搭谷賽蘭這個拖家帶口的一婚女人,氣得老裴實在沒辦法,只好又給她找了個婆家。
也是張月娥時運不濟,自打她離開老裴,嫁誰誰死,第三任丈夫也沒能堅持兩年,就得了癆病沒了,得虧當時張月娥為了逃難在路上跟丈夫失散了,沒有被傳染上。
只是,她再一次失去了丈夫,失去了活下去的依仗。
也因此得了個克夫的罵名。
老裴也沒臉再給別人家介紹這么個媳婦了,只得跟谷賽蘭商量,讓谷賽蘭出面,在附近的村莊找了個沒有子女的人家,讓張月娥過去給人家養老送終,并把兒子過繼給人家當嗣孫,這才有了立足之地。
如今,張月娥就在陳家坳生活,輕易不跟裴家來往。
大家都知道她是個祥林嫂式的女人,整天怨天尤人,把自己的不幸歸咎在老裴身上,老裴雖然不想見到她,但并不反對兩個兒子去看她。
是裴大志跟裴一祥自己不愿意去,哪怕中間就隔了兩個村子,兄弟倆也不太愿意認這個媽。
畢竟,當初鬧死鬧活要離婚的是她,而不是他們老子對不起她。
可是張月娥不這么想,她總覺得是谷賽蘭挑撥離間,讓她跟倆個兒子形同陌路。
連帶著,張月娥也不待見谷賽蘭的兩個孩子,更不待見裴素素這個“愛情結晶”。
這會兒張月娥臉紅脖子粗的來找譚浩東,自然是想撿個便宜,畢竟,魚塘里的魚全都死了,這個時候愿意接手這個燙手山芋的人真不多。
對于父母這輩的事,裴素素他們作為晚輩,實在是不想摻和,所以現在碰上了,裴素素只有一個念頭三十六計,走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