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杜老三家人丁單薄,杜老爹成婚后,兒女一個一個往外蹦,共三兒兩女,都健健康康養大,還略添家業。
如今杜老爹一家在村里有23畝地15畝水田,8畝旱田。
小兒子杜長蘭乃是杜老爹而立之年得來,小兒子與大兒子差了12歲。私心來說,杜老爹確實偏疼小兒子。
如今杜大郎和妻子育有兩子一女,杜二郎和妻子也有一子一女。杜長蘭未成婚先有一個便宜兒子。杜家兩個女兒出嫁了,在時下算是婆家的人。
所以杜家人口加起來13口人,這都是要記人頭稅的。古代不發達,任何工程都需要人力操作,所以對戶籍管制極嚴,每年按照戶籍征收民夫服徭役。
杜老爹對衙役說小孩兒是杜長蘭兒子,不是隨口哄人,而是正經記在杜長蘭名下。
杜老三那邊兩代單傳,倒是想多一個孫子,奈何親孫子體弱,需要仔細養著,自家都顧不過來,哪愿意養外人的孩子。
這么一看,杜老爹真是善良了。
杜長蘭一邊肯定便宜爹的人品,一邊飛身進鎮。父子二人經過面攤時,嗅著濃濃的骨頭湯香,不約而同的咽了咽口水。
“是長蘭啊。”攤主是個四十出頭的圓胖男人,笑著跟他們打招呼,明顯認識他。
杜長蘭抱著兒子坐下,卻沒選擇骨湯面,而是要了兩碗陽春面。
不多時,兩碗熱氣騰騰的湯面撒上蔥花,端到父子二人面前。
攤主看了一眼小孩兒,小小的身子單薄,穿著掉色的藍色短衣和灰色短褲,但長得是真好,大眼睛,睫毛長又黑,鼻子小巧,除了瘦了點兒,當真是個玉娃娃。
攤主見之心喜,忍不住摸了摸小孩兒的頭,問杜長蘭“這是你侄兒”
“不是。”杜長蘭咕咚咕咚吸溜了一大口面湯。
攤主點點頭,又問“那是你外甥”
小孩兒抿著唇,幽怨的望向杜長蘭,把杜長蘭逗笑了。
“都不是,他是我兒子。來,你告訴攤主爺爺,你叫什么名字”
這小孩兒嘴巴緊,除了問出他娘姓什么,旁的不肯多說。
小孩兒鼓著臉,杜長蘭不管被他那句話震的目瞪口呆的攤主,用筷子戳了戳小孩兒鼓起的臉頰,“好孩子要有禮貌。”
小孩兒低下頭,吭哧半天,吶吶吐出兩個字“蘊兒。”
杜長蘭抄起筷子嗦面,含糊道“是風流蘊藉的蘊,還是林下風韻的韻,亦或是鴻運當頭的”
“是風流蘊藉的蘊。”小孩兒氣呼呼道,杜長蘭挑了挑眉,看來是識得幾個字的。
容貌昳麗的娘親,通字的幼兒,怎么瞧也不像尋常人家。
但凡小孩兒再大幾歲,杜長蘭都得想法把這麻煩推了,可一個三歲孩子,他能怎樣,還不是像老父親一樣把人包容。
蘊兒之后埋頭吃面,任杜長蘭說什么都不吭聲了。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