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爺頗為贊同點點頭,道“是啊,原先我以為四哥你坐上這位置,咱們就能高枕無憂。”
"可先前就已有前車之鑒,說起來,咱們更是前有狼后有虎,得愈發小心才是。\"
說到這里,他遲疑道“四哥,我現在只擔心十四弟回來之后你的處境,十四弟的性子我們都清楚,他連皇阿瑪都不怕,我,我就怕到時候會鬧的十分難看”
四爺擔心嗎
自然是擔心的。
可他早就預料到會有母子生分,兄弟隔閡這一日的,早已做好了破釜沉舟的準備,淡淡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總會有辦法的,我們擔心再多也沒有用。”
只是老十四還未回來,沒幾日四爺的內院就燒了起來。
這事兒說來話長。
早在當日除夕家宴,皇上下令將四爺立為太子時,德妃娘娘的臉色就十分難看,難看到了翌日大年初一,她就病了。
并非她裝病,而是真的病了,甚至到了病的起不來床的地步。
一直以為她都覺得自己鐘愛的幼子會當太子,當皇上,如今她太后娘娘身份不變,可當太子的兒子卻換了個人。
若換成旁人,一樣也是高興的。
但太后娘娘卻覺得傷心欲絕。
婆母生病了,當兒媳婦的自然要進宮探望一二,就算德妃娘娘不肯見福晉,福晉隔三岔五也是要進宮的。
一次德妃娘娘終于肯見福晉,福晉心里卻是一緊。
果不其然,德妃娘娘對著福晉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訓斥,她可不會說“你男人要當太子了我難受”之類的話,而是舊話重提,說福晉不賢不淑,導致四爺如今貴為太子,膝下卻只有三根獨苗。
福晉這幾日被耿側福晉母子氣的是哪哪都是火氣,再見德妃娘娘這般借題發揮,也是怒火中燒,強撐著火氣道“額娘說的極是,都是妾身這個當兒媳的想的不周到,您放心,妾身這就回去給太子納幾房侍妾。”
有道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在這紫禁城和太子府體現的是淋漓盡致。
回去之后福晉便大張旗鼓替四爺安排起伺候的人來。
甚至她為了氣德妃娘娘,還專程拿了一本名冊給德妃娘娘過目,請德妃娘娘為四爺挑人。
最后,德妃娘娘挑了一個自己娘家的遠房外甥女過去。
德妃娘娘從前并沒有見過這遠房外甥女,可與其說挑一個不根底的人送過去,還不如選個聽她話的,畢竟已經折損了一個松佳姨娘進去,她總不能對四爺內院兩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
若說看重這位遠房外甥女,卻是談不上的。
永和宮也好,還是太子府也好,并無人準備,不過兩三日的時間,一頂小轎就將郭氏從紫禁城抬到了太子府。
好在太子府女眷并不多,院子多的很,也不必需要準備什么。
弘晝初次見到郭格格時,覺得這人挺可憐的。
可他仔細一想,覺得好像四爺更可憐。
四爺對郭格格進府一事并不贊同,但也沒反對,卻是拿著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表明自己的態度,眼瞅著十幾日過去了,老十四都快回京了,郭格格別說侍奉四爺,就連四爺的面都沒見過。
郭格格到底是德妃娘娘的娘家人,因此覺得自己身份不同尋常,有好幾次還主動去找福晉去問是不是四爺不喜歡她。
福晉只四兩撥千斤說四爺最近忙的很,過些日子自會寵幸她的。
但除了郭格格之外,大家都知道,福晉口中的“過些日子”怕是遙遙無期。
郭格格卻是將這話聽進去了,甚至在福晉的挑唆下,連耿側福晉都沒有放在眼里。
殊不知耿側福晉早已不比當初,仗著身份訓斥過她幾次后,她老實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