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覃鈞幾乎都是泡在藥罐子里面,這就導致原本還算是比較富裕的覃家日子變得緊巴了起來。
覃鈞身子不好,根本做不了體力活,等到他的病稍稍有些緩和以后,覃老頭和覃老太又開始擔心起了他的未來。
偶然的一次機會,覃老頭和覃老太帶著覃鈞去鎮上給覃大郎送東西,路過一間學堂,聽到里面傳來的朗朗的讀書聲的時候,覃鈞耳朵顫了顫,隨即停了下來。
覃老頭和覃老太也不催促,就在一旁靜靜的等著他。
等到那些書生們念完,覃鈞竟然一字不差的直接將那些書生們剛才念的東西給全部背了出來。
覃老頭,覃老太當時驚為天人,直接就帶著覃鈞沖進了學堂,想要讓夫子收下覃鈞。
他們老兩口雖然也都是莊稼人,但卻也知道讀書的重要性,只要考中了秀才就可以免去許多的稅收,甚至還可以在鎮上開辦一個私塾,平日里只需要教教學生就有大量的收入。
這不比在地里刨食要好得多
他們的小兒子身體不好,做不了體力活,正好可以念書啊
夫子當時手里面已經有了二十多個學生了,且每一個年齡都比覃鈞大得多,啟蒙的東西早已經學完,如果他收了覃鈞的話,就必須要再單獨給他上課。
本來教這么多學生就已經很費力,如果再加上一個剛剛啟蒙的孩子,他恐怕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了。
看著覃老頭,覃老太滿臉的期待,夫子也不好就這么直接拒絕,于是便打算考教一番,如果覃鈞達不到他的要求,便直接讓覃老頭和覃老太把他給帶回去。
但令夫子萬萬沒想到的是,覃鈞仿佛天生就是塊讀書的好料。
為了能夠讓對方知難而退,夫子還專門弄了些難的東西,他都沒有用,孩子們平常啟蒙用的字經,而是拿著一本千字文隨意的讀了幾頁,然后給了覃鈞半炷香的時間,看他能記下來多少。
卻不曾想時間還未到,覃鈞就已經將他讀過的那些一字不差的背了下來。
夫子考舉人考了多次都未曾中第,家中銀錢也幾乎耗費殆盡,看著操勞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孩子,夫子最終選擇了放棄鄉試,回到鎮上開了一家學堂,把這份渴望投遞到了自己的弟子們的身上。
只不過他雖然教了二十多個學生,卻沒有任何一個讓他感到眼前一亮的。
原以為這輩子就會這樣渾渾噩噩的過去,卻不曾想遇到了覃鈞這樣的一個天才
夫子直接免了覃鈞的束倏,直言第二天就可以帶著拜師的六禮來學堂學習。
自此以后,覃家郎改名覃鈞,夫子賜字衍之,成為了一名正式的讀書人。
然而,在這個年代,想要讀書是極其費銀錢的,雖然夫子免了覃鈞的束倏,但念書所需要的筆墨紙硯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覃家為了供養覃鈞,幾乎是耗盡了家財,原本就緊巴的日子變得越發的拮據了起來。
但好在覃鈞十分的爭氣,年僅十五歲就已經考中了秀才,甚至還考了個案首回來
覃家一時之間改換門庭,成了耕讀之家,甚至還直接因為覃鈞秀才的身份,免去了家里面八十畝田地的稅收。
覃鈞如此的出息,覃老頭,覃老太幾乎是熱淚盈眶,直言道就算是砸鍋賣鐵,也要繼續供覃鈞讀書。
畢竟如果覃鈞在接下來不出差錯,在金鑾殿上金榜題名,那覃家可就真的是鯉魚躍龍門,身價不凡了。
甚至是連后面的孩子們也可以就此改變命運,徹底的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
但覃鈞若是想要繼續往上讀,所要耗費的銀錢不是一個小數目。
之前覃鈞考秀才的時候,就幾乎已經把覃二娘的彩禮給耗盡了,如今手里面根本沒辦法拿出太多的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