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太好了不用再從內庫往外掏糧食了”
夏無且夾在中間哭笑不得,在二人絮絮叨叨的述說中,明白了他們的情緒為何截然相反。
治粟內史廣義上算是國庫負責人,每逢國家受災時都要遵循王上政令,撥款給予賑災撫恤。
而細數秦王政繼任王位后秦國遭遇的自然災害
王三年的饑荒;王四年的蝗災;王七年的水災;王九年的寒凍;王十二年的旱災;王十五年、十七年的地動;王十九年的饑荒;王二十一年的大雨雪
夏無且一介醫家不會系統總結這些,當下聽治粟內史一一列舉,真是嚇了一跳。
“這是老天降災于大秦,還他大母的輪番來”
治粟內史憤憤怒罵,導官令不禁露出同情兼雜佩服的目光。
光看對方對歷年災害“如數家珍”,脫口而出,可見平時里沒少翻看這些記錄,并在心里琢磨這些事,此等兢兢業業之舉,令吾輩怎么能不欽佩
治粟內史擺擺手,沒有對同僚們的贊嘆感到高興,反而一臉愁容,接著方才的話道“這還不算什么,除了天災,別忘了咱們王上還要興兵呢。”
瘦弱的國庫怎么承受得了這種委屈
導官令聞言,默默抬頭看著天空,內心替他們少府淚流滿面。
少府為秦王政掌管王室財政,庫藏肯定是比國庫要多,也因此,每逢軍國大事后勤調度跟不上,秦王政就動用少府的錢來充裕國庫。
說是錢,最終一切還是得轉化成糧食,連朝臣屬吏的俸祿都是以粟麥石數為計呢。
這本來沒什么可置喙的。
用就用唄,反正都是王上的錢糧,以私充公這很好、啊不是,這種行為很值得當臣子的大書特書奉承恭維一下。
但他們的王上可不是什么清貧
寡欲的性格啊
后宮有龐大的美人群體,光吃穿用度就是一大筆開銷;幾十位公子公主又是一筆;偶爾王上還要對臣下進行賞賜。
▍想看辛吉拉萊奈的如何讓秦始皇壽終正寢嗎請記住的域名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園林工費。
緊跟吞并六國的步伐,王上有意仿造六國宮室于咸陽渭水北岸,連圖紙都準備好了,這可真是
再想下去就要不敬君王了,導官令是不敢的,他只能將痛苦轉嫁到別人身上。
“還好營造宮室的活都是由將作少府來負責。”
剛說完,后方傳來慢悠悠一句“導官令這么說,可真是令老夫心寒。”
導官令大驚回頭,連連作揖賠禮“少府令勿怪,是某說錯了話”
夏無且與治粟內史也莫名有些心虛,雖然話不是他們說的,但他們都在場聽著啊。
雖然大家籠統稱少府與將作少府為“少府”,但二者不是同一回事,后者管的是營造宗廟、宮室、陵園等等,偶爾會依據王上的恩典,給大臣建造宅子。
鬢發花白的將作少府令輕哼一聲,先與幾位同僚見禮,才矜持道“老夫這些年往來奔波于驪山,對營造宮室之事便有些顧不上,倒是愧為少府令。”
其他人自然是出言否決。
但說起驪山,夏無且一下子想到王上的陵墓。
秦國君王一般繼位期間就開始修自己的陵墓,秦王政也不例外,可他的情況又有些特殊。
夏無且作為宮中老人,對舊事一清二楚。
秦王政初上位時,內有華陽太后、夏太后與帝太后博弈,外有呂不韋及昌平君總覽朝政。
他們不讓王上親政,又不能落下口舌,便拿出修陵墓這種既重要體面又不涉及朝政還巨繁瑣麻煩的事,讓秦王政自己折騰。*
后來
往事如風,舊人皆淪為一抔黃土。
可這修陵墓的事不能中斷,偏偏此時又盛行“事死如事生”的厚葬風氣。
夏無且想到王上那逐年漸盛的吹毛求疵,掐指一算,也不知道自己有生之年能不能看見那座地下王宮完工。
悄咪咪腹誹結束,幾人也寒暄結束,導官令趕緊轉移話題,詢問道“少府令來此可有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