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若無其事地看向窗外,使勁憋著笑聲。
公子扶蘇確實不愛生膾,但他的家人卻有不少啊
宮中太醫數量有限,為了不造成恐慌,還在上學的公子、公主們是按照秦王政的王令,被聚集在兩處相鄰的宮室里,一起服用驅蟲丸后,一起接受觀察
最后那場面可想而知,太醫根本穩不住小貴人們。
公子這個長兄當的又過于稱職,公子、公主們受到驚嚇,見扶蘇阿兄來看望他們,想都不想就一窩蜂涌過去,隨侍一旁的蒙恬眼睜睜看著扶蘇被自己弟妹們“淹沒”。
哦對,聽說后宮美人都跑去找楚夫人了。
那段時間可把母子倆忙壞了,凈在安撫眾人。
蒙恬想想就覺得好笑。
“很好笑”
清雅的嗓音悠悠問著。
蒙恬立馬回神,轉開話題“公子,真要讓夏稚唯入學室”
大秦限制私學,更禁止大規模的私學,但自商鞅提出“愚民”,其真實含義就并非是讓黔首們大字不識一個,而是不讓他
們學習詩書禮樂換句話說,是杜絕儒家教育。
黔首們想要認字的確有些困難,但并非沒有途徑。
簡單些的常用字,可以直接請教鄉里的退休秦吏、讀書人或者有文化的老者,這便算是小范圍的私學。
但如果想要更進一步學習,甚至以后為吏為官,那就需要通過入學考核,進入各地官辦的學室中。
大秦學室是純純的實用主義至上,老師就是當地秦吏,識字教材就是戶籍檔案、法律條文,學寫文章就是學寫司法文書,除此之外,還得學會數算,并經受一定的軍事訓練。
可以說,大秦學室教導出來的弟子,完全就是在為秦吏人才儲備。
讓夏稚唯進這樣的學室學習,只為識字的話,是不是有些興師動眾了
蒙恬心想,難道說,長公子是想把她培養成秦吏嗎不太可能,這難度太高。
不提他和章老丈覺得迷惑,便是猜出長公子心思的內史騰恐怕也是糾結為難吧
學室可從來沒有收過女弟子啊
扶蘇掃了一眼蒙恬不斷變化的表情,大致能猜到他心里的困惑,于是似是而非道了一句“夏女醫資質不凡,然初來乍到,局促不安。她如今年歲還小,入學室對她有好處。”
如果是內史騰這等與夏稚唯接觸不多的人,尚需要對長公子的話多思量一番,蒙恬卻是立馬聽懂了。
夏稚唯哪里是“初來乍到局促不安”,分明是對大秦謹慎保持著警惕之心
上次被公子扶蘇點醒,蒙恬發覺長公子和夏稚唯似乎在某些方面是同類人,但過后他自己又經過反復思考,覺得二人終究是有不同。
公子扶蘇身為秦王政的長子,若無意外,當是未來這天下的儲君,他將大秦國土之內的七國人一視同仁為自己的子民,這毫無問題。
那夏稚唯呢
她出身于楚地,自會走路起就從未離開過安豐縣,以蒙恬對夏翁夏媼的觀察,兩位長輩也不是心懷天下的人,那以夏稚唯從小到大受到的環境熏陶,她為什么會產生和公子扶蘇一樣的認知
蒙恬在那時就倏然萌生了新的論斷夏稚唯不是博愛,而是淡漠。
因她從小是個“癡兒”,又或者“得天所授”的關系,她連對家鄉都感情不深,所以她才會無所謂自己面前站著的黔首是哪國人,才會像公子扶蘇說得那般,沒把自己當“非秦人”。
可不把自己當“非秦人”,不代表夏稚唯就把自己當成了秦人。
雖然及至目前為止,她所做的事都有利于民,但這種“利”“好”并非專屬大秦,換作是在別的國家,恐怕夏稚唯照做不誤。
夏稚唯對大秦沒有歸屬感。
蒙恬想到這兒,看向光風霽月的長公子,得到對方從容不迫的回視,按耐著將贊嘆壓在心里。
公子他定然也發現了這點微妙,所以才會提出“學室”的建議,特意將對夏稚唯的稱呼換作“夏女醫”,就是在提點他。
不管是卓絕的醫術還是別的,大秦不能失去夏稚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