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
在某位地位至高無上暫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存在的指令下,大秦官府運轉的動作飛快。
頭一天稚唯送走不請自來的貴客,后一天就收到咸陽學室送來的“錄取通知書”,要她于本月去報道入學。
而從第三天開始,另類的醫館食肆”就在咸陽各處的官營集市、商市開辦起來。
除此之外,內史各級秦吏對民居是否能抵抗風雪的檢查行動也在如火如荼進行中。
稚唯對此“”
這是簡單的指令嗎
還“地位至高無上”“暫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存在呢,直接報對方的尊號得了在咸陽都城能促成這種高效率的行動力,非王令不可吧
她了解到的還僅僅是內史的部分情況,尚不知道其他郡縣能否采有類似的舉措。
順帶一提,官辦的“醫館食肆”開辦效率如此之高,原因之一就在于官府所雇傭、征調的食肆員工都是傷退士卒及其家屬。
這一點毫無疑問是源自夏家食肆的靈感。
真要說起來,雇傭傷殘及退役軍伍當幫工這一點其實不合規矩,畢竟這兒不是在軍市。稚唯最初能成功,一是因為她的食肆雇工限定在建章鄉的鄉民里,有章老丈和同鄉的情誼在,招人手不難,其次是扶蘇等人在背后給她開后門、行方便。
但如今由官府出面組織,更能打消傷退士卒們的顧慮,免得他們誤以為就此會入商籍。
況且食肆賺錢不是首要目的,推廣才是。
食肆里面的吃食全程制法都是可以開放給來往黔首們看的,但因為不管是磨豆腐還是做羽絨被服都需得有本錢石磨貴、水磨少;羽絨在整個地區相對都少;雞蛋、魚等食材更不用說這就能防止大家一窩蜂制作去賣,頂多自家做著吃,可以算是給大家免費改善生活的法子。
如此一來,整個官辦食肆的流程從框架到細節,都有受到稚唯的影響,哪怕稚唯現在停手夏家食肆的經營,僅僅光內史一地黔首們因此能獲得的福利,她就不需要擔心她的限時暖冬任務綜合評價會太差。
想來想去,礙于某位的指示,她無法再繼續行醫坐診,自家庫存的防寒藥材也瀕臨消耗殆盡,而她又閑不下來在家貓冬
系統憋笑問道“阿唯,你真要去學室上學”
[不然呢人家父子倆在讓我上學的問題上驚人得達成共識,就算為了他們給的面子,我也得去上兩天啊。]
稚唯沒好氣地道,手上動作不停,將整理好的醫診記錄打包好,準備順路給在某處食肆坐診的夏無且送去,以做參考。
不過,連隨侍秦王政左右的太醫丞都被一并派出來,可見秦王政對當前能收容民心的系列措施還是上心的,起碼她不用擔心底下的秦吏做事太過敷衍,把好事變成壞事。
稚唯看著夏翁將充當書箱的箱籠放置在馬車里。
她還沒有正式入學,箱子里
面裝的是她自己此前謄抄的秦律,以及書寫的大字,還有得知她被“保送”學室后,她那位盡職盡責的“先生”送來的新筆墨紙硯哦,沒有紙,取而代之的是一捆空白竹簡。
臨上車前,稚唯跟家人及來送行的眾人道別,抱著小手爐,面露無奈,因半張臉埋在羽絨服的毛毛領里而悶聲悶氣道“我這就出發,你們別送了吧,等餔食一過我就回來了。”
她只是上學,還不在學室住宿,沒必要搞得像她要出征一樣吧
稚唯壓力很大。
關于她要入咸陽學室的事,建章鄉里的反應各不相同。
家有幼子、少年的鄉民大多數是羨慕的,比如二獫的家人;
章隕等少年人羨慕雖有,但不多,他們基本都有源自父輩的爵位可以繼承,比起學習秦律,對舞槍弄劍更感興趣;
如章老丈、章三老等本身有學識的老一輩人,更多是對她表示欣慰和勸勉。
以上都比較正常。
至于自家人就
夏翁板著張臉,不是很開心道“這天太冷了,整天往外跑像什么話阿唯,要是在學室待得不舒服,咱就回來啊”
“啊啊好嘞。”
在章老丈等人的注視下,稚唯保持著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