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家,大部分的事情一直都是稚唯說了算。
她說要養豬養羊,疼孩子的夏翁夏媼就不會讓這件事多耽擱一個晚上。
第二天傍晚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稚唯正在藥房里處理制作驅蟲丸所需的藥材,隔著門窗就聽到外面突然變得熱鬧起來。
系統是個隱形毛絨控,聽到隱隱約約的動靜當即就按耐不住,不等稚唯收尾手頭的工作,便一個勁兒催她“肯定是羊買回來了,阿唯我們去看看吧”
稚唯嘴上應著“嗯嗯好”“馬上馬上”“再等一下”,手上動作不緊不慢,直到把所有磨好的藥粉都儲存得當,這才脫掉圍裙走出藥房。
此刻院子里最鬧騰的是作為原住民的兩只大鵝,面對新來的“住戶”,它們表現得像是被搶占了地盤的小霸王。
蛋黃直接伸展出翅膀擋在夏媼腳前,仰著脖子接連昂叫著,把縮在夏媼懷里的小羊羔嚇得直“咩咩”;
蛋餅的性情相對沉穩,它叫得少,卻一直邁著六親不認的步伐,尾隨在小豬崽后頭作勢要叨它。小豬崽看起來暴躁得想回擊但又不敢,只能哼哧哼哧圍著院子轉圈。
稚唯見狀滿頭霧水。
[什么情況]
系統看得正起勁,聞言不走心得勸道“哎呀,畢竟凡事都有個先來后到,你要給蛋黃、蛋餅一點接受的時間嘛。”
然而稚唯壓根沒在意鵝子們的舉動,她無視系統的話,好奇地問大父大母“怎么買回來的都是幼崽”
稚唯依稀記得,豬崽生長期要四五個月,羊羔長成好像得半年以上,這還是以后世的品種、后世的科學飼養方法為基準。
如果科學飼養對象是兩千多年前的本土品種,這個生長周期到底是會變短還是變長,稚唯也說不好。
要是考慮到“劁豬最好在仔豬出生后三至七天時間內”的話,這豬崽甚至還買大了點。
豬先不提。
可花半年時間去飼養一只羊,成本未免太高,不劃算。
所以從一開始稚唯和夏媼商量的就是“買一只有奶的母羊回來”,這樣一家人還能補充點蛋白質什么的。
雖然不知道為什么夏媼會臨時改變主意,但買都買了
稚唯一邊詢問大母,一邊打量著羊羔身上略顯稀疏的絨毛,心想,馬上就到六月份,羊羔可以稍微養一養,等過年十月份直接吃掉算了。
一想到吃,思想直接滑坡,稚唯在一瞬間甚至在腦子里連怎么打羊肉火鍋都構思好了。
夏媼抱著羊羔解釋著買賣的來龍去脈“母羊我已經買了。不過羊倌說他那還有幾只吃奶的小羊,希望我晚幾天再把母羊帶走,我答應了。”
稚唯遺憾地咽咽口水,險險剎住對羊肉火鍋的想象。
“那這只小羊是”
“當吉祥物。”
稚唯“”
見女孫面露迷惑,夏翁湊近過來,壓低聲音道“去年咱們一家
剛搬過來,過年沒準備祭祀禮還能說是忙不過來。今年不一樣,明眼人都知道咱家不窮,年節最好還是擺一擺祭品。”
稚唯聽后恍然。
是了,時人注重祭祀,哪怕他們一家不看重這個,也最好還是做出重視的樣子。
入鄉隨俗嘛。
不過夏家并不是完全不祭祀,他們逢年過節會給灶神、先祖以及她去世的父母供奉瓜果、點心、酒。
當然,與羊頭、豬頭相比較起來,是看著簡單了點。
現在普遍生活條件差,過年不講究走親訪友,但鄉里的年輕小輩會拜訪鄉長、里長以及“三老”“伍老”等德高望重者和年長者,聆聽教誨,以示尊重與敬意。
夏家是外地人,夏翁純按資歷排不上三老、伍老,但論貢獻他必然在列。
她家大父身上又有爵位,按照時下的認知,身份地位已然與尋常黔首不同,祭祀是得搞得鄭重些,這樣外人到夏家來,就不會因為沒看見相應的祭品而覺得異樣。
夏媼擔心女孫不能接受祭禮,絞盡腦汁提議道“若是阿唯不愿過年宰殺它,就和母羊一起養在家里,反正也費不了幾個錢。”
到時候如果有人問起,夏媼就準備用“羊是吉祥之物”“飼養活羊更吉利”的理由搪塞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