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這小女子提前收割糧食的舉動是陛下示意的,難道
對方真在齋宮里得到了什么啟示
對此。
稚唯啊蝗蟲不喜歡吃芋頭的事我沒說過嗎
系統肯定得道“你說了,只是之前他們半信半疑而已。”
[那不管了。]
稚唯倒沒生氣,官吏們抱有質疑態度是好事,總不能隨便她說什么就是什么吧,靠實踐證明沒問題。
只是她懶得再一遍遍去解釋什么“齋宮的旨意”。
光給黔首們辟謠就夠累了。
稚唯不知道某位卷王在拿她當副本刷,期盼著她給他多掉裝備,而且副本越復雜,挑戰難度越高,卷王越是興奮。
更要命的是,這位卷王還是一位心思難測的帝王,什么性格的人他都見遍了。
汲汲營營的、高風亮節的、頑固不冥的、懦弱膽怯的
如何應對各種性格的人,這位帝王可謂是駕輕就熟。
換句話說,碰上稚唯這種,她越是不想要的,帝王越是給得放心。
而經過齋宮一事,稚唯又一次清楚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該死的,被拿捏了。]
可稚唯的時空任務對象本來就是秦始皇,從某種角度上講,只要不違反原則,那配合秦始皇是她應該干的事。
于是稚唯只能一邊兢兢業業干活,一邊在心里罵罵咧咧。
具體表現為
當蝗災發生后,那些跟隨稚唯提前收糧的黔首們自發得感激她,甚至將她奉若神明時。
不想成“神”的稚唯使勁推拒,不厭其煩得解釋說她去齋宮都是陛下的旨意,提前收糧作表率也是陛下的意思
白天助力秦始皇收割民心,晚上回家關閉門窗跟小叔父瘋狂吐槽。
然而夏子推靜靜聽完卻是挑眉,伸出手指點了下猶女的眉心,寵溺笑道“小聰明蛋。”
稚唯佯裝不悅“小叔父罵我呢”
“夸你呢。”
夏子推被小女子奶兇奶兇的樣子逗笑了,話里卻充滿著“吾家有女初長成”的惆悵。
“小阿唯也會用陽謀了啊”
稚唯無辜回望“小叔父說什么呢阿唯聽不懂。”
夏子推笑而不語。
秦始皇是個什么樣的人,他不好做評價,但觀其政令和大秦律法,其絕對不是什么愛民如子的帝王。
阿唯這一波一波得給秦始皇送民心,看似是一件好事,幫著秦始皇穩固統治,可何嘗不是把這位帝王高高架起來了
既然是如此關心黔首生存的模樣,那日后一朝對黔首不好,就會打碎黔首好不容易聚起來的信任,一旦把黔首逼得活不下去,那遭到的反噬只會更強。
很簡單的道理。
一個人如果一直是個好人,卻在某一日不小心做了壞事,那很可能就成了一生的污點;可一個壞脾性的人突然做了好事,大家都會記得。
夏子推覺得自家猶女不是最初就抱著陽謀的念頭去算計秦始皇,否則不會像個小孩子似的對他隨口而出對帝王的埋怨,仿佛不知深淺。
以她的小腦袋瓜,真要是惦記著算計某人,只會更加謹言慎行。
估計是她后知后覺“還能這樣干”,然后才假裝什么都沒意識到,推波助瀾。
不過,這是他家的孩子,夏子推當然不會覺得稚唯有錯。
但自家猶女在裝模作樣的方面稍欠火候,為了她的安全起見
“阿唯病幾天吧。”
稚唯微愣,看小叔父不容拒絕的態度,她贊同得應道“是該避些風頭。好,打明日起我就生病,閉門不出。”
夏子推欣慰點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