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
辛夷趕到曲臺宮的時候,秦始皇正在看輿圖。
戰國時期,中原北方的游牧民族有三大勢力東部為東胡,中部為匈奴,西部為月氏。
其中以匈奴的勢力最為強大。
隨著戰國末期,秦國發動兼滅六國的戰爭,中原抵御游牧民族的力度不可避免得有所降低。
此時匈奴在位的頭曼單于野心勃勃,不僅東破東胡,西逐月氏,還時時縱馬向南,入侵秦、趙、燕三國的北部邊境。
到最后甚至踩著秦滅六國的戰爭尾巴,趁機侵占了隴西及河套地區的部分土地。
想到邊境傳來的軍情情報,秦始皇的目光久久停留在由彎曲線條繪成的德水黃河“幾”字區域。
它在整張輿圖上的面積并不算大,但實際的地理位置卻很重要。
看它的右側
昔年趙武靈王置云中郡,后來在他手里變成秦的云中郡,此地正是位于河套地區的東部。
再從“幾”字口往下看,是北地郡與上郡。
再再往下
秦內史,都城所在。
秦始皇深深看著這里。
隴西、北地、上郡三郡,是昔年曾大父秦昭王時滅義渠戎后所設。
先不提位于內史西側的隴西郡。
若是讓匈奴的鐵騎穩定占據德水天險,縱馬放牧,附近的云中、北地、上郡,皆會不得安寧。
這樣威脅他大秦疆土的存在,實在是極其扎眼
若非秦朝初建,還沒消化完故六國,內政緊要,諸事繁雜,朝中請戰的武將怕是能站滿曲臺宮殿前的臺階。
秦始皇雖表面不提,實則早有北征的打算,私底下與幾位重臣也多番討論過此事。
秦、趙、燕三國因地理位置的原因,常與異族打交道,這些游牧民族是什么“德性”,他們再了解不過
趕走之后會再來,被打疼了打怕了就安分一段時間,可趕上草原天災,就會又來。
反反復復,相當煩人。
像蚊蟲一樣。
但秦始皇從匈奴近些年的動向中察覺到,這個頭曼單于似乎不甘心做只茍活的蚊蟲,而是妄想當只統一草原的雄鷹。
呵。
秦始皇將匈奴的情報共享于重臣,君臣幾次討論后,對南北戰場的意見達成一致
縱然南越物產豐富,利益頗深,但不驅匈奴,恐有后患之憂。
說白了,就是家里的后門關不緊,主人哪里放心出遠門
正如深諳人性的李廷尉所言“就算賊寇最初只是想闖進來偷點菽麥填飽肚子,可一旦見到了金銀珠寶,難道會忍住不去動手”
不能因為此前秦趙燕互毆期間還可以輕松摁著異族錘,就放任匈奴這里“偷”點谷子那里“偷”點黔首,覺得對方興不起大浪。
再說,他們大秦很富有嗎
只是
跟草原比很富有罷了,也不看看他們現在有多少土地、有多少人口、又有多少糧食啊
想“偷”他們東西
一粒麥都不能給
于是,秦始皇登基第一年就準備出巡隴西、北地二郡,為驅逐匈奴做前期準備。
查察吏治,視察軍隊,整頓邊防要務是其一;
其二,是要震懾、拉攏那些已經依附于秦朝的游牧異族,避免他們徒生二心勾結匈奴,從側方襲擊大秦。
而在這個關鍵時間,夏稚唯竟然制出了火藥。
秦始皇走出放置輿圖的偏室,回到正殿,邊處理奏章,邊一心二用回想這幾天的事。
小女子聰慧,又與他的幾位近臣交好,連長子扶蘇都是她名義上的啟蒙師長,雖然她本人一直持有不想參與政事的態度,可哪怕不數她過去的政績,單憑這些人際關系,她也早已被卷入政局之中。
所以,她能得知朝中有意攻打匈奴的意圖不足為奇,況且此事并不算什么機密。
若是夏稚唯因此而有心去研制火藥,秦始皇自然會好一番嘉獎。
只是在親眼看到火藥的真實效果后,估計不會很激動正如蒙恬的結論,現在的火藥不足以應對匈奴的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