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本來就清閑無事,大家聽了族老的分派,都愿意出來做些事情。于是村中分為三波,一波編網一波捕魚,一波則上山挖掘礦鹽,順便就在岸邊筑起爐灶,燒火煉鹽大王不是吩咐了,在捕魚時要燃起火把,吸引魚群嗎現在徹夜的燒火煉鹽,正是一舉兩得。
在有足夠食物的激勵下,勞動人民的熱情是無窮無盡的。村民們不過嘗試了幾次,很快便能將流刺網編得又快又好,精致又牢靠;煉鹽的技術也是逐步提高,效率大大提升。
當舉村勞作時,岸上的人燒火煉鹽,河中的人拉網取魚,看著辛苦得來的收獲如此豐碩,村民大多都是笑容滿面,樂不可支。甚至有的人想起了逃難前久遠的回憶,居然清一清喉嚨,領著大家大聲對起了山歌來。
捕魚的人唱,煉鹽的人便和;煉鹽的人提頭,拉魚的人便跟上。這樣你來我往、你應我和,真正是歌聲嘹亮、好不熱鬧。不但是勞作的村民們大聲歌唱,身心舒泰、不覺疲憊,就連留在村中的老弱們都趁著天色晴朗留了出來,站在河邊悄悄的聽歌。
農業時代娛樂活動極度匱乏,山歌可真是不錯的消遣呢。
在這樣熱鬧的氛圍下,人們的漁獲也是連連捷報第一二日時每日捕撈六百斤,五日以后產量便一路飆升六百斤,七百斤,甚至捕上了將近八百斤
將近八百斤的魚這可真是做夢也想不到的收獲了
流亡數年以后,村民們居然品嘗到了糧食吃不完的煩惱鮮魚可不是其他,兩三日便要腐壞;因此他們只能暫停捕撈,集中人力取鹽煉鹽,大批量的制作魚干。
在這個過程中,某些更新奇好用的烹飪方法也漸漸被開發出來了有些饞嘴的小孩子無意中發現,在煅燒精鹽時將小點的魚埋在鹽下,渾上些花椒,那烤出來的魚干才真叫又咸又香,一吃難忘。于是爭相恐后,都悄悄從家里帶著小魚來烤。
按理說這是很浪費的行為烤魚時油脂全被吸在了鹽中,不是浪費是什么,但由于捕獲實在太多,大多數大人居然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對這種行徑并不怎么反對了。甚至有饞嘴的還偷偷叮囑自家孩子,要把小魚干帶回一點給爹媽吃。
嘗到了甜頭后,村中干脆又定了新的規矩,遵照大王“不可過量”的吩咐,約定每五日下河捕一次魚,其余時刻上山挖鹽煉鹽,所得一律均分。每家各出勞力,男女老少一齊上陣。
這種組織方式當然很落后,但應付現下的勞作是綽綽有余了。因為村中分配公平,大家也愿意出力,在燒石灰挖淤泥的閑暇,常常都到河邊來看一看魚情。
不過數日,又到了捕魚的時候。大概是春天將近,河中的魚實在不少,體型也是個賽個的肥大。村中青壯一齊出動,跳進尚且冰涼的河水中撈魚。其中王二尤為活躍,東抓西捕搶了不少大魚,惹得大家都笑他
“王二,你悠著些,沒人和你搶”
王二憨憨點頭,手下卻并不放慢。摘了十幾條魚后,他無意中往旁邊一瞥,卻不由連連眨眼水波竹網中竟然纏著一條通體金黃的鯉魚,鱗甲閃得都有些刺眼。
金鯉魚這不是正好進獻給大王嗎
王二喜上眉梢,趟著水便去摘魚,但還未走上兩步,便聽旁邊的人驚呼
“小心”
原來那水中波光粼粼,哪里是什么鯉魚分明是一條兩米來長的大蛇
王二茫然不知所措,還呆呆站在原地。那條蛇忽然向后一竄,竟狠狠在他腿上咬了一大口。
河中的同伴驚叫出聲,趕緊上去救人。但定睛一看,又哪里有什么大蛇清澈河水中魚頭攢動,王二古銅色的大腿也是完好無損,并無異樣。
“王二你沒事吧”
愣在原地的王二緩緩轉過頭來,神色相當呆滯。
“我”他喃喃道“我當然沒事,我有什么事”
說罷了,他甩了甩腦袋,不再管一網活蹦亂跳的河魚,慢慢淌水上岸,站在了高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