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應的,朝廷也將百姓手里的舊種子都回收回來。
郁錦音就在小飛上將官員們從各地搜集回來的舊種子再培育一下。
她一邊培育種子,一邊準備接下來的菜種。
糧種差不多夠用了,其它的麥子、高粱、玉蜀黍等改良可以慢慢跟進。
最近她根據前些日子謄抄的筆記,分別派人去山上挖蔬菜,終于找到了對應的真實蔬菜原型。
但是郁錦音一看,這些全都是野菜。
比如官員們好不容易搜集來的莼菜,其實是生長在湖水里的一種植物,雖然說營養也不是沒有,但是真要拿它炒一炒蒸一蒸,這么小這么薄的葉片,估計要把整個湖面上的莼菜采三分之一,才能勉強夠一家人吃飽。
至于郁錦音面前的蕨菜,也是野菜的一種,是官員們從山區向陽地塊那邊的菜圃里采摘過來的。
三宰之一的李涵最近就負責收集天下的蔬菜或者菜種。
但是這時候菜種稀少,老百姓也沒有統一栽種蔬菜的法子,都是去野外挖野菜過日子。
只有皇宮里開辟了專門種植蔬菜的菜圃。
郁錦音手中的白菜、豆角、各種蘿卜,都是宮里的菜圃里長出來的。剩下的李涵搜集來的這些五花八門的野菜。
李涵讓人拿著曬成干的蕨菜給郁錦音過目,味道也還行。分析了一下營養結構,算是幾種野菜里面的王炸了。重點是它可以泡發,采摘后曬干了存放起來,沒有蔬菜的日子里就用它充當下飯的就菜。
然后后面討論起薺菜、馬齒筧、蒼耳子
郁錦音首當其沖排除蒼耳子,這個不能當做蔬菜來改良,有毒。
大家挑挑揀揀,好像出了菜園里的三種菜,就只有蕨菜能改良一下,李涵等人有些失望
郁錦音看看面前的幾盤菜“明日起,諸位大人收拾收拾一起跟我進山吧。光從民間找是不行的。一些人跡罕至的深山野林,我們也該進去看看,北朝地大物博,不該只有這幾種蔬菜能吃。”
李涵等人頓時打起精神來,欣喜萬分地點頭應是。
午飯時間,郁錦音去宮中吃了午膳。
宮人用的新出的粟米,磨成了面,做成了香滑爽口的涼皮,用各種醬蘸著吃,確實別有一番風味。
一道水煮白菜心,一道水煮蛋蘸醬,清蒸蘿卜,炙烤羊肉總得來說北朝人特別喜歡蒸煮食物,實在沒辦法保存食物時才會做成腌菜,新鮮的肉類則多半被做成鮮美多汁的炙烤美味。
食物原汁原味,總得來說,北朝的人民還是很會享受的,就是原料實在太匱乏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郁錦音不緊不慢地吃完。
王公公看了看她臉色,開始給她匯報她那好爹爹的婚事進度了
“啟稟陛下,孟大人今日已經絕食了兩日兩夜,整整兩日都滴水未進了。”
郁錦音忙歸忙,但還是記得日子的。
“還有五天才到吉日”
思考了一下,郁錦音決定不等了。
黃道吉日嘛,她說哪日吉就是哪日吉。
“宣禮部司覲見。”
等人來后,郁錦音道“禮部都準備的如何了孟大人的嫁妝單子可選好了”
禮部司田玉是個十八九歲的男子,他恭敬道“陛下放心,參照女尊國的法子,禮部司已經全部備妥,只是這宴帖不知該宴請哪些官員,臣斗膽定了一批名單,不知是否合乎禮數,還請陛下示下”
女帝說了,前朝未有,但是鄰國有的,可以仿照著來。只是這宴請親朋好友這一點,田玉為難了,左思右想都琢磨不透女帝的想法。
按道理講,宴請文武百官是例行公事,但是宴請皇太帝的嫡子李光是否不妥還有李光那些在外地的血親藩王們,哎,到底要不要請
還有孟沉舟也有幾個遠方親戚在望縣當官,要不要也宴請呢
郁錦音聽完他羅列的問題后,眼睛都不眨一下“既然是親人,就都請來吧。”
結親可是大禮,是古人一生最重要的節日,不請親戚說不過去,更何況這還是孟將軍嫁入皇家,即將成為北朝歷史上的第一人。
這么重要的時刻,一定要叫足親朋好友共同祝福才是。
安排完名單,郁錦音帶人去看望孟沉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