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根本不計較什么添亂不添亂的,他人回來就好。
“慢慢找,找不到我也有辦法。”女帝安慰他。
郁錦音操勞了一整天,還要給孟允微補課,李元青回來時她就洗漱完了,靠在榻上閉著眼睛,李元青洗漱完,跪在床榻上給她捏腿捶肩。
捶著捶著郁錦音就把他拉了過來,李元青知道女帝的意思,兩人依偎在一起,越靠越近
事畢,女帝睡去,李元青卻睡不著了,他胃里陣陣犯惡心,胃里有什么在翻涌。為了不吵著女帝休息,他小心翼翼起來,在凈房里干嘔半天,什么都沒有吐出來,一張俊臉累得慘白。
“你昨夜還好吧”早晨女帝睜眼問。李元青只說不小心吃壞了肚子。
“朕叫太醫來給你看看。”科技在進步,太醫院也在進步,不用擔心李元青的病看不出來。
李元青卻擺手,一點小病不用動用太醫跑腿,也許過兩天就好了。
早朝,又到了匯報gd的時候。
女帝在上方看向李元青。
李元青是商部的首峰,他站出來,將這個月手上的統計資料拿出來,念給女帝聽。
北朝開放了讀書權限,全北朝人都可以讀書,北朝的讀書和紀錄片里面的現代國家讀書不一樣。
按照吏部司的教育要求,這些學子要一邊讀書,一邊利用所學的知識制造新的發明創造,尤其是被規劃為初中的學子們,不管男女老少,要想拿到畢業證書,就要先拿出一樣像樣的發明。
這項舉措看起來匪夷所思,但是廣大百姓的創造力是驚人的,他們既有了知識的統籌,又有了實踐經驗,組成小組,研究數個發明,不過是時間門早晚的事。
北朝再一次煥發出新的生機,不僅僅是因為改良的基因作物,而是學子們的創造。每一樣拿出去都在各大鬧市上引起了巨大波瀾。
隨著李元青念完各種數據,官員們把目光投向劉升。
開放書院是劉升提出來的,也是劉升第一個表達了愿天下所有人都有書可讀,正是因為劉升提了建議,女帝才拍板做了決定。
大臣們只知道這世上只要女帝拍板做了決定的事,只有成功,沒有失敗。
變化竟會如此巨大
翻看那些長長的發明創造紀錄,就會驚覺,一半以上需要人力才能完成的生產都被人力機械取代了。
各大官員心里已經出現了那種奇異的畫面
農田里,多人合作的機械在播種、翻地、收割,往年需要數十天才能完成的農活,現在幾天就能搞定一整片田地
甚至最種植移栽最繁瑣的水稻區發明出了移栽機器,是一種木質的大型人力器械,人拉著它在水中走一遍,就能移栽一片秧苗。
甚至還學習起現代人們的做法,在稻田里養了魚、泥鰍、鴨子。收割、脫粒、曬谷,百姓們全都做出了省時省力的人力機械。
另一個發展更加快速的行業,則是電力行業,這一門專業課面向的是高學齡的學子,由李元青和工部幾個人親自教授,帶出來的學生團隊成績也是可喜可賀。
繼電燈問世后,京城的郊外建立了第一所發陽光電廠,供給京城照明和供暖使用。
李元青的學生們制作了電風扇、電子印刷機、電熱水器,三輪電車、電力火車。
儲電電池也問世了,伴隨著電池的問世,研發小組們也制作了更多的小發明,手電筒、嗑瓜子神器,玩具車、玩具飛機
“陛下,這是半年來的研發成功,人力機械方面經過審核沒有問題的都已經投放進入市場,和電力有關的制作正在安全試驗階段,請陛下指示。”
郁錦音對李元青帶隊的工作小組很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