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錦音看著屏幕上的人在忙碌,她吩咐手下的助理,親自打電話給十組的主任,告訴他們磁舉器失靈可能是哪個地方出現了問題。然后讓它們趕快派工人去修。
其實浪費點能量并不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但是做科研就是這樣,你能做到一百分,就絕對不能做到九十九就不管了,那么剩下的百分之一的缺陷就很可能會葬送所有人的性命。
因此在這個行業里,每一個人都必須完美的完成工作任務,所有人的神經都緊張的繃著。
十組的密封艙終于和九組對接上了。
接下來是十一組、十二組、十三組
兩萬多個組件,從大到小,從實物組件,到數字系統接入,一個個去嘗試開機檢測。
這期間門一組一組的“功能樓”往上摞,新聞也開始播報這件事
“尊敬的觀眾朋友們,大家晚上。星系1號今日起開始組建”與此同時這條直播被刷上了熱搜。
好多人在視頻里等著看現場直播。
一開始是主持人介紹星系1號的尺寸,可以容納多少人,總重量有多少,部件需要安裝多久詳細的介紹就不知道要花多久的時間門。
評論里有在工廠附近居住的人忍不住了“太復雜了,但是我家樓高,我來給大家上個圖”
這條評論火了。
網民們只看見朦朧的天際,一個巨大的建筑高聳入云。有多高多大如果你看過從伴月上瞭望海藍星的照片,就能體會到渺小的人類看到巨大的物體時心里所承受到的沖擊有多大。
仿佛是一個巨大的怪物蟄伏在地面,聳入云天。
“我天,這不是我在做夢”
“這是啥新型大樓嗎”
“宇宙飛船長成這個樣子說實話我有點失望,它除了大、高,有哪一點看起來像是宇宙飛船的樣子”
“樓上真是干啥啥不行噴人第一名,它看起來不像宇宙飛船你像行了吧”
“怎么就不像了你們看看那些舷窗,這一看就是高科技產物吧還有那些密封艙,一看就是太空飛船的結構啊。”
“我沒有看到裝能量的地方在哪里”
就在這時,電視臺直播了現場。
評論里頓時換了一種聲音。
“天啊,那些東西都被托著飛起來了這是什么黑科技”
“真得好大,仰望jg,飛機在它面前小的像是蚊子一樣啊我去”
“這么一看我忽然理解了,這就相當于把整個市區的樓房蓋高,組合起來。然后把它送上太空”
“厲害”
“加油”
“加油”
鏡頭中有一刻畫面停留在郁錦音的身上。
“各位小組請注意,宇宙飛船底座安裝程序啟動,各部門請再次檢查36725個零件的組位是否正確。”
命令一經下達,整個科研部門幾萬工程人員快速行動了起來。
宇宙飛船的底座上面有兩個最重要的裝置,一個是系統總控,它將以數字計算的方式協調整個宇宙飛船的系統控制,一個是宇宙飛船發動機接口,發動機貫穿宇宙飛船內部,佇立在底座上。
底座升空后不會像一次性儲能箱那樣進入太空后被拋棄,相反,它在進入太空后會快速展開形成一個真實存在的量子保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