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錦,你這個磨刀石我能用用嗎”
“你隨便用。”
郁錦音說完,就繼續干自己的活,大手過一大把麥子,鐮刀放在根部,哧哧割下一排,鐮刀不停,再繼續割,從這頭割到那頭,割完一趟,把麥子整理好疊起來。再繼續割。
磨刀石也隨便別人用,只要別耽誤她用就好。
郁錦音的割麥子效率肉眼可見的高了起來,
中午時分,別人的麥子地才割不到一半,郁錦音已經割完三分之二了
她這種效率讓所有人震驚不已
“陳錦錦今天這是怎么了”
“我也想不明白,她割的這么厲害,讓咱們怎么活到時候大隊長一來看,割不過她,那不就是偷懶了”
果然,中午時分大隊長和書記來了。
兩人正要看看陳錦錦和章云建的話干得怎么樣,結果就看到,陳錦錦一個人把一整片麥子地都割地干干凈凈
真得是干干凈凈整整齊齊。
別人地里金黃一片,到了她這里,只有成堆的麥子垛。
金燦燦的堆在那里,象征著豐收的喜悅。
再看看其他人,也快割完了。
韓書記和大隊長趕緊找到記分員問“陳錦錦這里怎么回事她人呢難道又是聞奚華同志給她干的活”
記分員也哭笑不得“都是她自己割的,現在在幫聞奚華割麥子呢”
韓書記和大隊長齊齊震驚出聲“啊”
然后兩人的視線看向聞奚華那塊地,聞奚華也快割完了,正在割最后一排。
在一看陳錦錦的動作,確實是比教科書還要標準的動作。
韓書記笑了“但愿是她開竅了。”
就是不知道這種狀態能撐幾天,割麥子可不是一個輕松活。割的太猛了,第二天可能腰酸背痛下不了床。
韓書記想說明天給她安排一點輕松的活吧,但是最終沒有說出口,
下鄉鍛煉,就是要這些知識分子懂得中下貧農的不易,種糧食的百姓們可不會因為累了第二天就停下來休息。
為了搶收糧食,只要還有一口氣還能,就要把糧食割回來。以前知青沒有下鄉的時候,七十多歲的老人都要扛著鐮刀下地干活的。跟別提灌溉了,趕上干旱,提著水桶,駝著背,一擔擔挑水,全是人工灌溉。
生產隊的驢也不夠,所以施肥、澆水、收割、脫殼、磨粉都要人力的時候那全都是體力活。
好多種地的老人,一上年紀,就各種腰酸背痛的后遺癥。全都是種地累出來的毛病,不容易吶
知青們這點累,這才哪到哪
不僅如此,他們還關注到其他人會在割完幾次后,就去一塊石頭那里磨鐮刀。
韓書記和長大隊長終于恍然大悟“怪不得啊,今年效率這么高。”
不久后的雨季到是不用擔心了。
郁錦音幫著聞奚華收完麥子,兩人肩并肩坐在大樹下休息。
中午休息時,大隊長的媳婦給大家送來午飯。
其實就是饅頭和粥以及咸菜。
地板車上放著碗,一大桶飯,一籮筐小棉被蓋著的饅頭,一缸咸菜。每天中午,大隊長西佛都送飯,大家伙坐在地頭上,吃著飯,順便恢復體力。
郁錦音這時候吃飯沒太有形象,大口啃饅頭,大口喝粥,咸菜也吃。
直把張愛麗和章云建看得目瞪口呆。
陳錦錦是什么人吶就算吃飯也是小口小口慢嚼細咽,什么時候這么不注意形象的狼吞虎咽過
而且章云建覺得陳錦錦在故意冷落自己,這種感覺讓他很不舒服。
畢竟知青都是一個小團體,一個地方來的熟人都會抱團。章云建的熟人就是張愛麗和陳錦錦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