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四塊五毛這是真得嗎”
“真得,我親眼看見了食品站的人數出了這些錢,他們還叫來了記者,給這只豬拍照,還給這只豬戴上了大紅花。”
“跟狀元郎似得。”
“那可不,這就是豬王啊,十里八鄉再也沒有這么壯的豬了”
郁錦音和聞奚華以及韓書記大隊長還有食品站的人員站在一起拍照,報社記者還現場采訪了郁錦音聞奚華兩人。
那個時候報社記者很保守,不像其它世界的報社記者什么問題都敢問,報社記者很正式的提問一些如何養豬的問題,郁錦音也不藏拙,將夫妻倆人為這兩頭豬忙碌的所有事情都細細說來。
在場的人都聽的贊嘆不已。
這真是把豬當祖宗養著啊,聽聽這配料。
記者都聽得干巴巴了,不知道該問什么,就算是城鎮里吃商品糧的員工都不可能這樣造騰錢。
郁錦音看出了記者的困惑,主動說“我家愛人聞奚華同志勤勞能干,麥場上有活,他就是打頭,沒有活時,他還會被外調到別的地方修路、建水庫、采石場采石等等,一年到頭沒有歇息過,我們家的豬能夠吃這么壯實,全靠我愛人聞奚華同志這些年攢下來的錢。”
記者了然了。
聞奚華被夸的不好意思,連連道“我們夫妻一體我的就是她的。豬長的好,主要是我愛人養的好,我一年到頭很少有歇著的時候,一些能幫她干的體力活我盡量幫她,我幫不了的其實全都是她自己干。至于豬飼料,還沒有養豬的時候就我愛人就已經在研究,她還根據豬的生產習性,劃分了養豬各個時期的喂料特點”
周圍的人聽完,都鼓掌。
什么是模范夫妻呀這就是。感情好,事業也互相信任互相幫扶。這兩口子的日子不紅火都說不過去了。
記者們又給兩口子派了張照片。
接下來又采訪韓書記,韓書記點名了一件事“他們家的豬棚都是陳錦錦同志一手設計,比咱們普通老百姓家的豬棚都先進很多”韓書記在這之前就跟郁錦音商量過,她這個設計方式是不是能貢獻出來,讓大家伙都做做參考。要是大家伙根據這種設計,養出來的豬能少生病少病死,多長肉,這就是幫助全國百姓提高生活福祉的大善事啊
這場采訪完畢,郁錦音和聞奚華揣著新掙的一百零四元大團結放在了兜里。
食品站站長拿出八張公社返還飼料券,道“聞奚華和陳錦錦同志,這是依照咱們國家的規定發給你們的八十斤麥麩飼料券。”
郁錦音吃驚“怎么這么多”
“那是因為你們家的豬是豬王,要是每個老百姓的豬都能養這么大,那咱們食品站也給每個人都發八十斤麥麩。”站長這話想想也有道理,一頭豬養這么大,一天吃的飯量可是比人都多。成本砸進去那么多,最后返回的麥麩比別人多點,也是人之常情。
食品站這么做也是很有人情味。
返還飼料券是白紙黑字,上面寫著本公社名字,還有遺失不補字樣,每張都寫著“五公斤”。下面還有有效截止期。
“這里是布票。”食品站的人把票都點給郁錦音“這是返還給你們的二十斤豬肉。”肉肥瘦相間,都是現場宰殺的新鮮豬肉。
聞奚華則在站長的要求下簽字。
弄完之后,“快去兌換吧。”站長說。
郁錦音和聞奚華謝過食品站站長,又提著東西和大隊長韓書記一起去了兌換麥麩的地方。
麥麩兌換好了,小兩口手里也滿了。大隊長和韓書記幫著拎過來,聞奚華想要親自扛著,韓書記就說“我們給你抬回去,你們小兩口看看還有沒有什么需要買的,趁著馬上就要過年了趕緊置辦好年貨,我和你們大隊長也去轉轉供銷社看看有沒有好磨盤,東西我們放拖拉機上拉著”
“那就謝謝韓書記和隊長了”郁錦音感激地道謝,然后兩方人約定什么時辰在拖拉機那里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