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根本就沒有跟趙群玉聯系過,趙群玉那邊也并未讓朝廷支持。
反倒是沈源出兵之事走漏風聲,半路就遭到柔然人伏擊,差點回不來。
沈源以為趙群玉大權在握,能為自己兜底,結果舊皇駕崩,新皇登基,剛剛即位的永和帝聽說沈源自作主張,當然極為憤怒,認為是給自己這位新帝的下馬威,當即就命人將沈源拘拿回京審問。
而沈源在遭遇埋伏,撿回一條命之后,就意識到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陷阱。
趙群玉和謝維安,根本就不是要打柔然,而是要沈源死。
“沈公說,他自知為人倨傲,脾性急躁,平日親朋好友也寥寥無幾,唯獨我跟了他幾年,不離不棄,他不想連累我,讓我帶著書信和財物先走,一來也是留個證據,二來若是以后有機會,他想讓我回他老家一趟,將財物拿出一部分給沈小郎君,以便他日后生活所用。”
許福滿臉黯然愧疚,他的背都垮了下去,短短一番話讓他蒼老了許多。
“沈公出事后,我一直輾轉躲藏,生怕那些人找上我,直到很久以后,我才有機會去了沈公老家,結果被告知沈小郎君早就死了是我對不住沈公,最后連那幾封書信也沒保住”
求生是人的本能,許福固然沒有背叛沈源,也做不到像沈源那樣,他只能一點點丟掉沈源當年交代給他的東西,謹小慎微地茍活著。
“沈公他,沒有與柔然人勾結,他只是不想放過這個機會。若是沈公輕信人言,貿然出兵有罪,那寫信謊稱情報,蠱惑他出兵的人,是不是也應該治罪我知道我人微言輕,起不了什么作用,朝廷遲遲不管此事,我也早就死了心,如今二位前來,是不是事情有了變化”
許福有些期待地看著兩人。
但他很快就失望了,公主和陸惟沒有點頭。
“我的確在調查此案。”陸惟道,“我們本以為找到你,就可以找到關鍵證據,但現在看來,案子既算結了,也算沒結。”
結了是因為他對趙群玉的猜測,在許福這里得到了證實。
沒結是因為信件全被許福銷毀了,所有證據都沒有了。
既然沒有證據,就不能證明趙群玉是陷害沈源的人。
話說回來,那幾封信,不管是不是謝維安親手寫的,趙群玉都可以將自己摘得一干二凈。
許福沉默不語。
他是趨利避害,茍且偷生,辜負了沈源的信任,可他也沒法理直
氣壯說出來,歉疚終歸沉甸甸壓在心頭。
這是一個普通人的選擇,他有許多理由和借口,但他還是逃不過良心的譴責。
“趙群玉為什么要陷害沈源”公主打破了沉默,“你從前在沈源身邊,是否聽說過他們不和”
許福搖頭“不曾聽過,若是不和,謝維安寫信過來,沈公也就不會相信了。沈公當時認為趙群玉有擁立之功,又是三朝元老,他若是愿意支持討伐柔然,那朝廷方面的阻力肯定有他擋著,萬萬沒想到會是這個結果。”
陸惟道“如果沈源和趙群玉沒有私仇,那就只有一個可能,沈源的存在妨礙了他,或者沈源的提議,讓趙群玉感覺到威脅。”
被他一提醒,許福如夢初醒“我想起來了先帝在時,沈公曾經上過三道奏疏,闡述攻打柔然的必要,當時奏疏都被壓了下來,現在回過頭想,可能根本就沒到御前”
陸惟搖頭道“趙群玉不希望沈源去打柔然,壓著奏疏就是了,沈源沒有朝廷的支持,是不可能貿然出兵的,趙群玉沒有必要特地想辦法去對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