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園撓頭“我也是臨時抱佛腳,問的都簡單了些,但只要略通農活,不是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人,總能答上來的。”
三道題,只要任選其一合格通過便可,也不算為難人。
這次考試只是嘗試,也是目前緊急填補官員空白的權宜之計,連公主自己也不知道長安那邊聽到消息之后會作何反應。
若皇帝想給她個面子,應該是會同意的,甚至讓秦州這種考題制成為定例,要是朝中反對聲大了,皇帝有所顧忌,也很可能曇花一現無疾而終。
楊園當然巴不得能盡早有人來幫忙分擔他的工作,他現在一個人基本要干三四個人的活兒,連方良在世時為了造反都沒有他這么拼。
他對公主的推行的法子,其實心里有些矛盾。
一方面既不愿意朝廷又派些只會清談的世家子弟過來,另一方面又怕這新考察法選上來的官吏,根本不懂怎么處理公務,到時候他會更加忙作一團。
“其實前朝也有鄉野集賢和拔寒素的法子,像方良和何忡這些人,也是出身平平,因資或名得到超拔,不用非得經過考試。只要有人想作弊,考題也能外泄,也能李代桃僵。”
寒素,指的就是平民出身的子弟,寒素之族。
而拔寒素,跟九品官人法有些類似,便是提拔一些底層吏員,干一些世族高門不愿意干、又苦又累的職務,俗稱“濁業”,又或者推薦一些名聲較好,出身也比較尋常的讀書人,擔任級別較低的吏,再給他們開一條能往上走的門縫。
楊園雖然還是不死心,想最后勸一勸公主打消主意,但他自己也的確是覺得這個新舉官法,可能會很命短。
“我擔心,經過方良和何忡的事情之后,長安那邊對平民出身的官員,更加忌憚,更會堵死他們上進的路,如此一來,這個新法,很可能就會夭折了。”
“任何事情要做成,都有阻礙。”
回答他的卻是陸惟,后者意味深長反問他。
“你覺得,只要堵了方良何忡這等人的上升之路,北朝就一直可以太平無事下去嗎”
楊園沉吟不語。
他是混不吝,但他也是個聰明人。
世道亂象,他已窺見一角。
這一角輕輕伸手掀開,那便是九萬里河山的民生疾苦。
方良、何忡、流民軍,不過是順勢而為,他們也許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失敗,但失敗并不能說明他們的出現是錯誤的。
只要有一個,就會有第二個,說明這個世道出了問題。
以后甚至只會有更多。
陸惟又扔出一個猝不及防的消息。
“南朝已經拿下燕國了。”
“啊”
楊園目瞪口呆,驚詫得發出毫無意義的感嘆詞,以至于又重復了一遍廢話。
“燕國被南朝拿下了”
“我們也是剛剛得到的消息,就在這暖鍋燒起來之前。”公主證實了他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