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不曉得,殿下覺得呢”林參知道她只是要一個捧哏的,便老老實實一問一答。
“應該不會。我這位堂姐是要回來做活牌坊的,就算再嫁,也不能嫁世家了吧,畢竟皇兄不喜歡世家,可要是嫁給庶民,又免不了讓人議論陛下苛刻。”博陽公主輕笑出聲,“你看,長安這樣繁華,天下奢華都在此地,我堂姐才二十六歲的年紀,卻就要在這華麗的囚籠里孤寡一生了,我想想都有些可憐呢。”
林參心道你這語氣可不像是同情。
但他自然不能這么說,就閉嘴靜聽。
博陽公主說著說著,自己倒有些出神。
她想起許多年前,跟堂姐的見面。
當時她隨兄來京城,如鄉下進城,即便是宗室郡主,地方與京城的繁榮也是不能比的,這里匯聚了五湖四海列國商人,有數不盡她從未見過的珍奇寶貝,小小年紀的博陽公主直接看花了眼,局促失措,是她如今唯一的記憶。
但邦寧公主章玉碗,那個時候還叫隆康公主,她是這些混亂記憶里少數讓博陽公主印象深刻的。
對方也不過十四五歲的年紀,簡單束起的高髻上面那朵寶石金花,卻是博陽公主之前從未見過的精致,那紅色如血的寶石在日光下似乎還會蕩漾流淌,看得人目光著迷,更不必說身上穿的綾羅綢緞,竟還有她從未聽過的布料。
這才是帝國公主的排場啊
博陽公主當時便作此想,她那時候根本不曾想過自己兄長還能登基,對于章玉碗也嫉妒不起來,只是極為羨慕與著迷地望著自己這位堂姐,心中忍不住將自己代入若是自己也擁有這些東西,恐怕輕易就是人群之中最耀眼的焦點。
她對堂姐的一切都倍感好奇,甚至因為章玉碗這個名字問過父親。
“為何陛下要給堂姐起這樣一個名字,玉碗玉碗,哪有公主用碗來當名字的,豈不是顯得有失身份嗎”
父親失笑“你當陛下就是當個碗來起名么,這名字是有講究的,明珠一捧照天地,玉碗春華洗乾坤。公主的名字是取自這兩句詩。”
博陽公主也不算博覽群書,但名家詩詞還是讀了好一些的,搜腸刮肚也找不到這兩句詩的來歷。
父親這才解答“是陛下年輕時所做,他以明珠玉碗意象入詩,大有掃盡乾坤凈天地的意思,我當
時正好就在他身旁,親眼看著他隨口念出來的。
當時也在場的博陽公主兄長,如今的永和帝很訝異“可我看陛下如今不像銳意進取之人。”
父親不以為意“哪個少年不意氣風發,氣吞山河,陛下也一樣,只是人總要長大,面對現實的”
回憶有些遙遠縹緲,因為她父親也去世有許多年了。
博陽公主從惘然中回神。
旁人聽見邦寧公主名諱,恐怕都會想到“玉碗盛殘露,銀燈點舊紗”這樣綺麗的句子。
只有她和兄長知道這個名字的來歷。
明珠一捧照天地,玉碗春華洗乾坤。
章玉碗。
以年輕時的意氣理想為兒女起名,這是何等之高的期盼與厚愛
這些點點滴滴融入情緒,也是博陽公主嫉妒的原由之一。
她想,她要是當時沒有去問父親就好了,說不定自己就只當那是個“玉碗盛殘露”的普通名字,還不至于生出羨慕來。
“殿下,馬車入城了”林參小聲道。
博陽公主定了定神,望向入城的車隊。
鋪地的紅毯從皇城宮門延伸出來,直到皇帝前方不遠。
而馬車就在紅毯前方停下。
婢女掀開車簾,萬眾矚目的馬車主人從里面步出。
的確是萬眾矚目。
三公九卿,王室宗親,勛貴臣工,連帶數萬禁軍,所有人的目光,霎時間都落在從馬車里出來的女子身上。
離遠些的,只能遙遙看見一個紅色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