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東西砌好了大家都能用,連亭長過來時瞧見了,都忍不住夸一句這石碾很不錯。
李長生朝亭長笑了笑,并沒有自夸的意思。
亭長過來也是有事,見這邊人聚得挺齊,便讓人去把其他村民都喊過來。
等各家都派了人過來,亭長才一臉嚴肅地給他們傳達縣里緊急送下來的政令“鄰鄉最近鬧蟲害,都報到縣里了,恐怕挺嚴重的。接下來大伙務必要看好自家田里的糧食,一旦發現蟲害馬上消滅并上報,千萬別讓蟲害蔓延開。”
這可是關乎吃飯問題的大事
大伙聽完后都緊張起來,火急火燎去自己田里巡看,生怕隔壁鄉的蟲子被攆過來吃他們的莊稼。
見其他人都散開了,亭長便和李長生這個家里沒田的方士聊起天來“我們這福壽里在雙鯉鄉的最邊緣,離鄉學遠得很,孩子往來辛苦,各家都不太愿意把孩子送去讀書。”
“長生你看要不這樣,村里合力弄個學堂,你來教年紀小的孩子們識字算術。等他們大些了,再讓他們去正經鄉學讀書。”
漢代的教育工作做得很有章程,一般是八歲入小學,十五歲入大學。
小學學六甲、五方、書計,聽起來很玄乎,都是些很基礎的東西。比如六甲學的其實是甲乙丙丁戊、子丑寅卯辰之類的,年月日時辰都得靠它來表述,使用范圍非常廣。
到了大學就要學比較深奧的經籍了。
李長生沒想到亭長還有在村里辦學的想法,訝道“劉叔怎么會有這樣的想法”
亭長看了眼在那圓溜溜的石碾道跑來跑去的霍善,對李長生說道“這不是我們家孩子回來說,你們家善哥兒都會寫字了嗎我就想著你也順道教教別的孩子。”
李長生沉吟。
亭長道“咱們福壽里雖不算大富大貴,孩子們的束脩還是給得起的。大伙不是不想孩子有出息,就是心疼孩子小小年紀就要走那么遠的路。”
自古以來當了父母的人大多格外操心。
李長生不太在乎束脩不束脩的,但亭長都親自來找他商量了,他自然得認真考慮這件事。
他想到了霍善。
霍善這孩子吧,從小就聰明,平時又喜歡湊在邊上看他寫字,看著看著能寫幾個字也不稀奇。
就是太好動,根本坐不住。
弄個學堂也不錯,以后村里的小孩全是他師弟師妹,這小子怎么都得有點師兄的樣子吧
想到霍善一天到晚以易知的師兄自居,顯然對這個身份頗為得意,李長生不由有些意動。
李長生微笑應道“劉叔什么時候用得上我了,只管開口就是了。”
亭長大喜過望,當即別過李長生尋村老們商量這樁大事去。
霍善哪里知道他師父的險惡用心,還呼朋喚友在那新砌成的石碾道里撒歡呢。
為了能繼續更新維護內容,請書友們動動手點一次廣告,再開啟廣告攔截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