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幾人且先按著年齡挨個帶他去見識見識自己經手過的病患
霍善對李時珍幾人的了解其實挺少的,聽他們按照出生先后排資論輩也似懂非懂,不過他知道自己現在夜里也可以出去玩、醒來后還不困也不累,那肯定是積極地跟著華佗出發。
華佗所在的年代和張仲景是一樣的。
他們又來到了東漢末年。
華佗帶著霍善踏入廣陵城。
霍善已經識字了,邊進城邊問華佗“廣陵是哪里離長安遠嗎”
華佗笑道“廣陵離長安遠得很,都到海邊了。”
東漢末年,廣陵郡和對面吳郡分局長江入海口兩端,僅一江之隔,便讓廣陵郡屬江北、吳郡屬江南,不過俱都倚江靠海,郡中水網密布,江鮮海味多不勝數,也催生出一些相關的疾病。
華佗在廣陵郡待過挺長一段時間,還在這里收了個名叫吳普的徒弟,據李時珍所言,這個徒弟不僅傳承了他的五禽戲,還把他用過的藥方整理成書,名為華佗方。
只可惜東漢末年戰亂頻起,不少著作早已散佚,連張仲景的傷寒論都是后人收集整理起來的。
后世那些帶著他華佗之名的書籍大抵是托名之作,仔細想想其實也挺有意思的。
世人大多迷信往圣先賢,非往圣先賢之言往往無人問津,所以秦漢時期成書的黃帝內經托名于黃帝岐伯,到了后世又托名于華佗仲景,也不知更久以后的醫壇將是什么光景。
華佗與霍善細細講著,兩人已踏入廣陵城內。
才入城沒走多遠,霍善便被道旁賣餅的吸引了,頗好奇廣陵的餅與長安、長沙的餅有什么區別。
華佗知他年紀小,也不催他走,還帶他走到賣餅的攤子前介紹道“面餅雖大同小異,廣陵這邊的蒜齏大酢卻是別處沒有的,你可要嘗嘗看”
霍善忙不迭地點頭。
所謂的蒜齏大酢,聽起來很玄乎,拆開來就很容易理解了,蒜齏指的是剁碎的蒜頭,大酢則是類似于酸醋的調料,所以蒜齏大酢就是酸酸的蒜末醬汁
別的地方也有蒜酢,只是蒜沒廣陵的味道,酢也沒有廣陵的味道,所以華佗才說這是別處沒有的。
霍善是個特別博愛的小孩兒,雖然特別喜歡張仲景給他吃的芝麻餅,但也想嘗嘗
抹上蒜齏大酢的餅
華佗掏錢給霍善買了個餅,幫他抹上滿滿的蒜齏大酢。
霍善一口咬下去,嘗到了十分新鮮的酸辛滋味,只覺面餅的口感都變得豐富起來。他開開心心地夸道“好吃”
華佗笑了。他看得出來,這小孩很好養,一點都不挑嘴,只是不愛吃沒滋沒味的飯而已,不管是稷米飯、麥飯還是豆飯他都不太愛吃。
霍善邊解決手里的餅邊跟著華佗往前走,忽聽道上一輛車上傳來痛苦的呻吟聲。
華佗轉頭看去,只見那是個中年男子,對方面色偏白,聽其聲,似有東西堵塞在喉間。他上前攔下對方詢問道“這是怎么回事”
對方見華佗一身醫家打扮,立刻如實相告“不瞞先生,我們正要帶父親去就醫,父親最近食不下咽,根本吃不了東西,這樣下去可如何是好”
華佗詢問“是吃不下,還是不想吃”
那患者的兒子忙說“想吃的,我父親什么都想吃。”
食欲沒問題,這病顯然不在腸胃。
華佗捋須說道“不遠處有賣餅的,你去取三升蒜齏大酢給你父親飲下,病自然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