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復存在,連運輸糧食都成了大問題。
自那以后的長安自然一蹶不振。
李時珍看著高大巍峨的長安城門嘆著氣念道“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張仲景幾人“”
這兩句話確實發人深省,但你也不能在霍善這么個三歲小兒面前念吧,萬一他不小心說禿嚕嘴了怎么辦
要知道大漢可是占了“秦漢”二字里的那個漢來著
張仲景免不了叮囑霍善不要在旁人面前提起這話。
唐代的夜禁執行得比漢代更有規劃,城門與坊門在夜里都會落鎖,等到天亮時才在鼓聲中再次開啟。
孫思邈邊領著霍善入城邊與他說起這是什么時期。
這是上元元年。
朝中剛發生一樁大事二圣臨朝。
唐高宗自稱天皇,皇后則號天后。
孫思邈呢,剛準備再次稱病還家。
官運這事兒有時候很奇怪,想當官的人到死都當不了,不想當的人又有人上趕著給他送官當。
像孫思邈從小就很引人注目,不少人都想招攬他去做官,他從隋朝一路推辭到唐朝。
一直到唐高宗李治繼位都還想找他做官,哪怕孫思邈堅決不肯入朝,李治還是給了他極其優渥的待遇,并表示啥都不用他干,他只要待在長安就成了。
這就是一位名醫的影響力
只要知道他在長安城中,大伙心里就格外踏實。
孫思邈住在臨近皇城的光德坊中,住的還是一位早逝公主的邑司,也就是拿來接收公主食邑的官舍。
那位公主還沒出嫁就夭折了,這處邑司也就閑置了。
不過這宅子地段極好,在房價日漸高漲的長安城中可謂是價值連城,孫思邈能入住此地,足見唐高宗李治對他的看重。
上元元年距離元狩五年,已經過去將近八百年了。
霍善滿打滿算才活了三個年頭,聽到“八百年”后睜圓了眼。
居然已經過去那么久
難怪長安城完全不一樣了
說話間,孫思邈已經帶著霍善回到光德坊的住宅處。
才剛踏入庭院沒幾步,就看到有個身形消瘦的男子立在一株梨樹下慨然長嘆。
這男子才三十出頭,模樣卻十分憔悴,滿面俱是病容,連眉毛都快掉光了,渾身上下沒有一點人在壯年的精神氣。
巧的是,他面前那株梨樹也是枝葉零落,看起來人是病的,樹也是病的。
孫思邈見了此人,心中也是感慨萬千,忍不住長長地嘆了口氣。
春溪笛曉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