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嶸,“信你,信你,哎,都去了你也不仔細看看。”
凌銳扶額。
敏王現在還沒想過拉攏凌銳做什么,只是下意識覺得要這么做,但也不用著急,畢竟武夫沒多大用。
太平安穩慣了的人,一時半刻是不會有危機意識的,就比如聽到巨響,有的人會立馬躲藏隱蔽,有的人卻會追著巨響去看個究竟,就是因為對危險缺少認知。
豐慶帝哪怕對太子和敏王都不滿,卻沒有做過太大的懲罰,最嚴重的也就是讓太子回東宮待著,冷一下敏王罷了。
連江皇后的事都沒連累太子一分。
豐慶帝對兒子們其實都很不錯,因為掃清了不少肥碩宗室,豐慶帝手里寬裕了,給成年兒子們的封地就很好,而且還沒有催著兒子們就藩。
別看太子和敏王鬧得歡,其實都是小打小鬧。
只是淑妃的擅自動手惹怒了謝嶸,謝嶸是絕對不會讓敏王上臺的,敏王上臺,淑妃這個賤人肯定會想盡辦法弄死江皇后,謝嶸即便是公主,到時候也沒好果子吃,謝嶸能愿意才怪。
兩個兄弟還沒意識到爭位的血腥,后宮里的女人們已經真刀真槍干了一回。
其實太子和敏王身邊的謀士屬官都有百般計策,但問題在于謀士們也得察言觀色,他的計謀主公聽不聽得進去,愿不愿執行,自己費盡心血出謀劃策,會不會被主公厭棄等等。
不是說你出的主意是對的,太子和敏王就會毫無芥蒂的使用,人心復雜,輔佐太子和敏王的人都有自己的訴求,總不能出師未捷身先死吧。
太子和敏王總體上還未進化到鐵石心腸不擇手段的地步,那一些鬼祟計謀就不能拿出來用,連提議也不行,要是被上司認為你是個陰險毒辣的小人,以后還有什么前途
特別是太子身邊,教導太子走正道的太傅等人是不會希望太子學壞的。
他們,包括謝嶸都發現豐慶帝沒有廢太子的想法,只要不廢太子,太子就別有太多動作,做的越多錯的越多。
敏王雖然心大,目前還未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淑妃對付江皇后,栽贓東宮敏王并不知道。
春闈如期舉行,一番緊張的考試后,到了放榜日,幾家歡喜幾家愁。
敏王看中的幾個舉子也中了進士,敏王還特意賞了些東西給他們,被豐慶帝的人都看在眼里。
太子一開始也有動作,現在倒是安靜下來,沒有去搞串聯,可能是身邊的人提醒他了,讀書人為什么被稱為天子門生,那就是他們是皇帝的人。
然后太子系的人也開始發力,要求藩王就藩。
成年皇子早就有了藩地,還都是好地方,如今也應該去藩地牧民,替豐慶帝分憂。
敏王系自然不愿意,離開京城,就什么都別想了。
安王被豐慶帝推出來的時候心情也很美,后來被母親鄧妃劈頭蓋臉罵了一頓,在瞅瞅太子、敏王和自己的區別,終于腦子清醒了。
在有人建議藩王就藩后淑妃病了,敏王也能順理成章留下,總不能和自己的母妃“互相牽掛,若是母妃有個萬一,兒臣該怎么辦”
豐慶帝覺得兒子們都走了,只自己面對太子這個老是盯著皇位的堵心兒子也不開心,于是也就駁了這個提議。
敏王系十分高興,謀士們也能更進一步,“太子這是亮刀了,王爺得做好準備”
謝嶸也聽到淑妃病了,她冷笑了一聲,若是豐慶帝愿意讓兒子們就藩,淑妃病死都沒用,現在不過是豐慶帝也不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