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皇子雖然生在這世上最大的富貴窩里,但說實話,他沒有感受過真正的家庭溫暖,母親梅婕妤沒多少帝寵,本身就謹小慎微,對兒子的要求也是如此。
而且梅妃還有一個地方做的并不好,甚至是做的很差的,直接導致十七皇子對將來妻子親近娘家有了應激反應,梅妃自己本就在宮里生活一般,卻一直想法設法接濟她的娘家。
梅妃的娘家在靠近京城的一個縣城里。若是再遠些,梅家還能狐假虎威,稱自己家是皇帝的岳家,當地官員士紳也會拍馬逢迎。
偏梅家離京城不遠,自家姑娘生了兒子也不過受封婕妤,這要是四處吹噓自家姑娘受寵也沒人信啊。
京城什么都多,真正的皇親國戚更多,豐慶帝后宮一個婕妤的娘家人,還真不是什么上臺面的人家。
梅婕妤死后追封梅妃,看似風光,可這人都沒了,梅家還想利用梅妃做什么當然也辦不到。
至于十七皇子,首先,梅家不是他的外家,其次,十七皇子從小就看到母親把省下來的財物送去給梅家。
甚至梅妃還要把他的東西擠出來送去給梅家,說辭就是,“你外祖家艱難,你兩個表哥還在讀書,我們略省一些,他們就能當大用。”
作為兒子的十七皇子能怎么辦只能自己受些委屈,成全母親的孝心。
但是,這宮里并不是人人都如梅妃一般,有些妃嬪家反而會想法設法給自家女孩子銀子,就怕女兒在宮里過得不如意。
有一年冬天,十七皇子拿到了他過冬的皮毛衣裳,再如何,也沒人敢過分克扣皇子的東西,十七皇子的冬衣也是暖和華美的,一件貂皮斗篷油光水滑,厚實的很。
梅妃見了直接拿去,“你大表哥聽說剛生了兒子,這件斗篷給他,他穿出去也體面。”
十七皇子無語的很,大表哥生兒子,為什么要拿他的斗篷
呸,哪門子的大表哥
梅妃又拿了些別的,一并送出去給娘家。
這年冬天,十七皇子只能穿往年的舊衣,少年抽條快,往年的舊衣已經短了,是宮女想辦法給他放邊角加皮毛滾邊才能穿出去。
然后遇著別的皇子,不管有心無心,就有人問他,“十七弟,十七哥,你怎么不穿新衣,是尚衣居沒給嗎”
十七皇子還得掩飾,或是濕了,或是不小心燒了一個洞,所以才不穿。
待得梅妃要對兒子的文房四寶動手,十七皇子怒了,和她大吵了一架,結果是梅妃淚水漣漣,哭到,“你是皇子,你什么都不缺,你外家以你為榮,你卻一點都不心疼他們,你讓我以后怎么見你舅舅們”
十七皇子無奈低頭,捏緊了拳頭,梅家雖然沒人當官,但也不至于貧窮至此,也是地方上的小鄉紳,怎么在母親的嘴里,梅家窮的快要揭不開鍋了
十七皇子不明白母親為什么要這樣。
梅妃是怎么想的呢,她在宮里是不受寵,但在娘家,她就是娘家的驕傲,娘家來信,都是稱贊她多么給娘家長臉,讓父兄面上有光,親戚又是如何羨慕自家,看到梅妃的賞賜,人人都贊嘆,夸梅家祖墳冒青煙。
梅妃從娘家的稱贊吹捧中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價值,于是就一門心思貼補娘家,讓他們看到自己有多受寵,有多風光。
她完全是打腫臉充胖子,實在充不上了,就對兒子動手,皇子的分例這么豐厚,反正兒子用不完,接濟一下外家那不是正好
可是宮里的皇子公主們,如果沒有豐慶帝的寵愛,其實分例也不過剛夠而已,自己用是不缺的,還要分出去,那肯定會捉襟見肘。
畢竟皇子們都有自己的宮人,長大了也得四處打點,除了分例也沒別的收入,可不就寒酸呢。
公主比皇子還要好些,畢竟公主基本都和母妃一處生活,長大嫁了人才開府,打賞什么的母親就替她們做了。
而且公主得的賞賜要比皇子多,公主要打扮的呀,首飾香粉什么的都是分例。
皇子六七歲就要搬去專門的皇子居所,進行啟蒙讀書,這時候皇子們等于就開始獨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