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晚楓在城里督造建房,一邊給王府送磚瓦的人塞銀子,讓給城外的新郭家村也送些磚瓦過去,村民如今住的都是草房子,自然也要建房。
村里的房子就不必都是磚瓦了,看各家的能力,送過去的磚瓦都是族長分配。
趙公公揮了手,底下的人拿了小費,王府里的磚瓦也就運送到了新的郭家村,這于郭家村人來講是想不到的好東西,便是有錢也不一定能買到,但于王府來講,邊角料都算不上。
福王王府花園子里要放太湖石,一塊石頭就上萬銀子,能把郭家村包圓近十回了。
閑話少述,新郭家村里的房子就得郭家村的人自己來蓋。
首先是祠堂,有了這個村民們的心才會定,這是他們的根,接著是族長里正家的房子,接下來是蘇晚楓的,然后才是各家的房子。
族長和蘇晚楓的房子都是磚瓦房,沒有丁點茅草,其他人家還是和以前一樣,磚頭墻糊泥巴,茅草屋頂。
以前郭家村人好多連磚墻都不是,就是泥巴墻,如今已經是質的飛躍。
待過了年到春末夏初,郭家村人已經安居樂業了。
新村子早就建好,府城的房子也都好了,按著早就分配好的方案也都分了房。
房契地契各家都拿到了手里,這里還有不少事,很多人家原是老老少少住在一起不分家的,不管家里有幾個兒子,都是如此,老頭老太太們管一大家子。
哪怕住在一起整天雞聲鵝斗,條件限制,也沒得辦法。
新村建造時,為了多建房屋,很多人家就分家了,反正都是從頭開始,王府給磚瓦,不多蓋房那是傻子。
府城的房子也是如此,未婚的不算,都跟著父母算一戶,結了婚的和長輩分開過就算一戶,給一套房,但是其中也有分別,那就是新婚沒有孩子,和結了婚有多個孩子。
這就不管了,反正一戶一套房,現在你家孩子多,那人家將來也會生,不管多寡,都是一模一樣的一套,若是非要爭執,那就別要了,總不至于連你家以后子子孫孫都算上。
占便宜的就是老人,老兩口一戶也能拿一套,至于老人這套將來給誰那是各家的事。
這里面貌似人多的人家占便宜,但是按照戶頭的話,其實也一樣,一對夫妻不管有沒有孩子都是一套房。
為著這個再鬧,族長也會拉下臉。
很多人家老人是這么打算的,等拿到了房子,再住一起,兒子們的房就歸公中。
可惜他們想的美,兒子媳婦們卻不是個個都同意,未婚的沒話語權,已婚的媳婦梗著脖子,“說了分家的,再攪和在一起像什么,各歸各多清爽,你要回去和你爺娘過,你回,我和孩子是不回的”
誰不想關上門清清靜靜過日子,府城的房子租出去,銀錢到自己口袋才開心,全都上交,那自家過個什么勁
好些老人聯合在一起吵鬧起來,被族長罵了一頓,“好日子過不慣咋的想過孬日子也行,滾去陳莊好了,以前不分家是沒錢蓋房子沒有辦法,如今借著便利都有了房,合該分開過,揪著兒子媳婦一個鍋里攪和也行,只要你們自家愿意,如今倒是一個個養的貪饞起來,再鬧,房子都給我吐出來”
好了,各家只能關上門自家吵。
最后還是都分了,因為好些媳婦都開始上吊跳河,鼻涕孩子們哭的嚎天嚎地,不知道的還以為死了爺娘,不分不行了。
這些事蘇晚楓只是旁觀,從不摻和,鄉村就是這個德行,淳樸善良,野蠻愚昧,互相糾纏。
很多人家拿了府城的房子都是想租賃的,他們習慣圍著土地轉,房子租出去還能有一份收入,這是最好的過日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