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趙合言到周家村時,另一邊的徐瑤他們,天還沒亮就起來,坐最早的農村客運進了市區。
這是徐瑤他們來隨軍后,第一次進城買東西。
徐美珍和楊立廉帶著四個孩子,下車后,除了楊立廉,其他五個人多少有點暈車。
徐美珍站在路邊,喝了一口水,感嘆道,“媽果然有先見之明,這個路那么難坐,以后沒啥事,我也不會再來了。”
“你再喝點水。”楊立廉在一旁拿著水壺,“確實是該修修路了,年年都說要修,年年都在拖,也不懂他們在干什么。”
徐美珍搖頭說不喝了,轉頭去看幾個孩子,楊望秋最有精神,楊守春還是老樣子,瑤瑤和楊聽夏則是懨懨的。
“你們怎么樣,還好嗎”徐美珍問。
楊望秋最先接話,“下車后就舒服了。”
徐瑤深呼吸好幾次,感嘆交通便利太重要了,若是能把路修好,開車的時間可以縮短一小時,“我也好多了,車上味道重,下了車舒服。”
“聽夏,你呢”徐美珍看楊聽夏的臉色不太好,走了過去。
“我我下次也不來了。”楊聽夏今天會出來,有一半原因是好奇,另一半是因為三弟拉著他,說三兄弟就要一起。
徐美珍拿了顆酸梅給楊聽夏,“你含在嘴里,會好受一點。”
一家人里,只有楊立廉常來蓉城市區,徐美珍讓楊立廉帶路,他們今天的主要目的,便是去供銷社買布和棉花。
雖說蓉城的冬天不如平城冷,但到了十一月,還是要穿棉衣。
家里的孩子們,一年比一年高,特別是楊守春,徐美珍得給他們做新衣裳了。
楊立廉走在前面,徐美珍走在后面,讓四個孩子走在中間。
相對于平城而言,蓉城的市區會更多樹一點,城里的小河也更多。
走了有一十幾分鐘,一家人才看到蓉城最大的供銷社。
進去之前,楊立廉先和幾個孩子約法三章,“誰都不許亂跑,要是再亂跑,以后都不要進城了。”
“爸你放心,我肯定不亂跑。”楊望秋保證道,他有過一次經歷后,是真的不敢了。為了表示自己會聽話,他還主動牽住爸爸的手。
楊立廉最擔心的也是小兒子,見小兒子這次那么聽話,默默地松口氣。
楊守春年紀最大,他走在了一旁,對自己很放心。要是哪個拐子不長眼睛弄他,他就把對方打破頭。
徐瑤也牽住媽媽的手,徐美珍轉頭去看楊聽夏,伸手過去時,見楊聽夏沒有躲開,唇角微微勾起。
因為是周末,供銷社里人很多。
他們坐車趕路,來的時間太遲了,賣肉的攤位,只剩下一些豬頭肉和大骨頭。
徐美珍看了看,大骨頭價格便宜,但是難拿,她選擇買半個豬頭肉,回家可以鹵來吃。
到點心的攤位時,楊望秋和徐瑤便挪不開眼睛了。
徐美珍按著手里的票,買了一斤混合裝糖果,還有三斤酥餅。
他們難得進城一次,所以能買的東西,盡量多買一點。
最后到賣布的地方,這時候的顏色少,材質也少,徐美珍買了夠做衣服的布料,便結束了。
一家人去了國營飯店,看到菜單的價格后,徐美珍選擇一人一碗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