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高三之后,一中附近的房子幾乎全被人租光了,很多在乎孩子成績的父母,都會來學校附近租個房子,貼身照顧孩子的學習,一般都是父親留在外面工作或在家務農,母親來到學校伴讀。
有的一整個學年都在伴讀,少的,最后一個月也得過來照顧學生。
江柏這種情況,尤其需要有個人來幫他在學習之余,解決他一日三餐的飲食問題。
江檸走不開,江爸江媽那邊聯系不上,江爺爺做飯賊難吃,沒辦法,只能請了江大伯母來。
可江大伯母一輩子都沒出過水埠鎮,除了江家村和她的
娘家外,她連吳城都沒有去過,更別說讓她去滬市這樣一個陌生的地方了,她又不識字,語言也不通,她怕她出去買個菜迷路了都不知道怎么走回來。
想看九紫的重回九零只想搞錢嗎請記住的域名
江大伯娘也是真的怕。
江大伯也不讓江大伯娘出去,讓江爺爺去找江姑姑去。
江姑姑每天店里生意走不開,她雖和公公婆婆住一個屋檐下,卻是分了家的,家里還有兩個正在上學的孩子需要照顧。
江姑父和三個堂哥目前都接了水埠鎮新街建房的活,活沒干完人也走不開。
最終沒辦法,還是江爺爺陪江柏去的滬市。
有江爺爺在,江柏心底就有了主心骨,而且他可能還要反過來照顧江爺爺的緣故,這使得他不知不覺就立了起來,帶著江爺爺坐車到滬市,再去他學籍所在的高中。
不知道是不是在滬市買了房子的緣故,哪怕這個房子還沒下來,他也沒有見過房產證,江柏還是莫名的對這個城市有了一點說不出來的歸屬感,也不像過去那么害怕離開吳城。
這個城市依然陌生,人也陌生,可只要想到爺爺在身邊,不久后,妹妹、爺爺、童金剛,都會來這里,他并不是一個人,他心里就沒有了彷徨和不安。
江爺爺不能進學校,就等在學校門口的門衛處。
江柏找到班主任領取了他的高考志愿表,按照他之前和妹妹商量過的,在第一志愿上,填了滬市理工大學。
滬市第一梯隊的學校基本是不用想,江柏之前兩年落下了太多,哪怕有這一年的進步,最后一次三模已經進了年級前百名,第一梯隊的學校肯定是沒戲的。
江檸讓他第一志愿試試華東理工,可江柏內心始終不夠自信,他不想像江松那樣冒險,他想求穩一點。
江松當初就是太過自信,學校填的太好,直接就沒考上大學,又不愿復讀。
在江柏心中,自己只要能考上大學,有大學讀就很好了。
這在這個年代是非常常見的選擇,因為這種先填志愿后高考的政策,這個年代甚至有高考狀元沒進雙一流,反而選了很普通學校的事情,都是怕自己在高考中發揮不好,反而沒大學讀,求穩的結果。
這個政策當然有好處有壞處,壞處是,給很多原本可以進入很好學校的學子們,留下了一生的遺憾;好處是,優質生源并沒有集中在最頂尖的那些學校,而是讓很多不那么出名的學校,也分到了一些很優質的生源。
不是每個家庭,都有能力讓他們復讀,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復讀的。
江柏自己根本就不想復讀,也沒有機會復讀。
江爸是在忙了一天之后,晚上睡在床上,才突然想起來,問江媽“愛蓮,柏子是不是要到高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