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普通的非戰斗系卡牌,但凡有精神力的人就能激活,雖說沒法像林希這樣填充百米長的河面,在自家浴缸里玩個迷你的應當沒問題。
虛擬考場內,此時河的兩岸已經凝聚出約莫寬1米左右的冰道,林希只要沿著這條道一直走過去就算過關。
觀眾們都以為是這樣,結果就看到林希不但站著動,還又往馭卡器里塞了張卡牌。
“她這是要干什么”
“還有新東西是不是怕這個冰不保險,所以準備的保護措施”
“想那么多干嗎,看就行了,我對這個選手開始期待了。”
“17號,林希是吧,只要她能通過初賽,我就去買她的比賽套票。”
“快看快看,那是什么東西,我怎么沒見過,第一場不讓用自創卡,所以這是改卡吧”
虛擬考場內,林希已經將改過的梭卡具現化出來了,就穩穩地落在冰面上,等著她踩上去。
改良后的梭卡依舊是兩頭尖尖,中間可站的位置卻寬了不少,但又不像是雪橇、雪板或者學車的那種寬度,更像是誰把獨木舟給弄到了冰面上。
說白了,現在的梭卡就像是放大的一根圓木,削尖了兩頭,然后在中間的位置淺淺挖個槽,免得坐在上面的人控制不住平衡,掉下去就太丟人了。
林希輕快地跳進獨木梭里,坐穩之后,也不用船槳或者釬子去滑,只用精神力操控就開始往前走。
即便樣子變大了,這依舊是張梭卡,用精神力操控行動路線的本質沒有改變。
林希曾考慮過直接用梭卡玩“御劍飛行”,但想到梭卡本身并不具有飛行效果,能在半空中竄來竄去是卡師操控的結果,如果變大變重,精神力就算能把它送上天,也未必能堅持百米來遠。
現在就不一樣了,梭卡的下面是冰,林希只要用精神力輕微推動梭卡,它照著慣性就能自己往前滑行一大截,等到速度慢下來要停的時候,就再推一把,既省心又省力,看著還很有意思。
而且為了在冰上行走更為順滑,林希改卡的時候還專門把獨木梭的底層打磨了一下,使之變得更加光滑,真就是一推就走,毫無滯澀。
理論上船卡或者其它的載具卡都能做到這點,林希沒選擇它們的原因一來是沒新意載人的用來載人沒意思,不能載人的用來載人才有意思。
二來則是控制,她就弄了寬度1米多點的冰面,別的載具卡不好控制,滑著滑著“啪嘰”一下掉水里怎么辦,雖然也還能抵達對面,但多丟面子啊。
再說了,所謂的“載具卡”,只是徒具其表,不然星際人民出行也不用做科技出品的飛船和穿梭車了,人人自創載具卡不是更方便
說白了,那玩意兒就是樣子貨,看似什么都有,實則什么都沒有,很難用精神力操控,多半用于展覽、觀摩和收藏,很少有實用價值。
不如梭卡,操控靈活,轉向方便,最后即將抵達的時候,還能勉強用精神力使它騰空幾秒,讓觸岸的姿態更加好看。
林希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她以一個非常優雅灑脫的姿態順利抵達對岸,完成了本次比賽的題目。
賽場外,掌聲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