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桐對著一幕改動過的戲沒提出什么意見,但她對別的戲提出了看法。
她問編劇說,“子歸這個角色,前期很乖,是個懂事、聽話的乖孩子。可是后期,她自由戀愛,父母準許了結婚之后,她突然悔婚,嫁給了以投機站隊獲得提拔的廖主任。
其實說實話,這個轉變,我是覺得前期的鋪墊是否不夠。任何人的行為,尤其是在這樣的作品里,任何人的行為都該是有跡可循的,是什么促成了這個突然的轉變”
說完,她還看李瓊“你說呢讀劇本沒覺得這里別扭嗎”
李瓊忙啊了一聲,“我也我也覺得是有些別扭,鋪墊是少了一些。”
編劇看了李瓊一眼,心說你當所有的加戲改戲都是好的
一個討人喜歡的角色,便是出場再少,能給這個演員加一層濾鏡。
反之,一個不討人喜歡的角色,越是出場多,越是在很長的時間里影響這個演員的發展。
雖說做演員的,不該分反派、正派。但其實不然,正派的形象更容易獲得觀眾緣。反派太深入人心了,作為一個演技還不成熟的演員,是很少敢有人叫你扛大劇、正劇的。鬧不好,你就成了萬年的老二、老三了。
這也做演員覺得無奈的事。
而且,這個反派也分情況,有些反派能叫人同情,有些反派就很叫人討厭了。
怎么改戲,自己清楚,導演心里有數,包括林雨桐也是懂的
她大爆的劇她就參與了改編,更不要說她家學淵源了,這里面的道道她比你懂的多。
編劇還很客氣的問李瓊“那你覺得應該怎么改”
李瓊嗯嗯嗯了半天,“能不能改成她被廖主任強暴,不得不悔婚”
“太狗血了這毀的不是一個人的人設。”其實人生哪有那么多為什么呀可能要結婚了,才發現不那么愛。哪怕加兩場兩個男人同時追她的戲,也比強暴強啊
廖主任是投機,不是腦殘。
林雨桐提出這個,完全是給她改戲找了一個看似合理的借口。
她要是對劇本有意見,早就提了,不會這會子突然想起。
桐桐就說,“人物嘛,肯定是要飽滿”
李瓊不住的點頭,“對對對就是飽滿。一定得有那種復雜的多面性”
編劇嗯嗯嗯的應著,“那就改幾場,尊重李瓊李老師的意見。”說完,就看導演,“您說呢”
導演朝李瓊和善的笑了笑“當然尊重演員老師的意見了。”
于是,真給李瓊加戲了加了李瓊跟繼母的互動,繼母不是個壞人,李瓊會羨慕有知識有文化的繼母的穿衣打扮,會在不經意間對母親有些微詞,會在氣極了的時候對母親脫口而出若不是你處處不如人家,我爹也不會跟你離婚。
繼母想跟孩子們搞好關系,會給子歸置辦好衣裳。哪怕父親那邊也拮據,哪怕父親跟現任妻子生的孩子也還都小,但還是會給子歸置辦,而子歸也欣然接受了。
在劇中,她的妝造會很漂亮。哪怕是年代劇,她也能成為其中最靚的一道風景。
李瓊很滿意,然后金主據說還追加了一筆投資。
劇組里的所有人對李瓊都夸呢,大家也都說反派演得好了有多出圈比如桐姐出演的南俊如。
李瓊也就堅定的這么想的,每天都拍很多劇照,想用在以后的宣傳上。
編劇站在邊上遠遠的看著還在那里傻樂的李瓊,心說你多早晚才能發現,你正在經受一種新型的、掘墳式的霸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