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行前路85
演繹這種角色其實真沒有普遍認為的那么簡單。
歷史是戴著面紗的,而人物難免被臉譜化。可搬到熒幕上的,一定得是活的。她的任何經歷都會影響她的選擇,促進人格的逐漸成熟,得叫人知道她為什么那么選擇。
在長孫氏成為皇后之前,記載她這段時期經歷的不多。只能通過史料就反推回來在那段時間里,她與李世民聚少離多。
在長安城秦王府的很多決定,得她自己下。李世民征戰在外,一封書信送到手里不知道得過多久。所以,沒有人能替她做選擇。
她是主母,是李世民若不在,就能替他拿主意,不用對方吩咐,只要對秦王府有利,她就得主動去做的人。
她得思考,她得選擇,她得叫李世民有一個穩定的大后方。
而成了皇后之后,很多人都認為,長孫氏能說出牝雞之晨,惟家之索這樣的話,她的形象就該是那種三從四德的
這在桐桐看來,簡直大謬。
話是那個話,但得看是在什么樣的情景里,以什么樣的語氣說了。
這是需要跟編劇跟導演,跟劇組的其他主創一起探討的事情。
就說這個長孫皇后不會因為成為皇后,性情就大變。她是個什么樣的人呢只能從側面去找尋答案。
桐桐就跟馬編劇說,“有一個歷史記載的事件,您可能覺得跟長孫皇后無關,便沒有將它編到故事里。”
馬編劇便知道她說的是什么了,史書上有記載,說是這個歐陽詢長的非常丑,在一次李世民舉辦的近臣酒宴上,這些近臣之間就相互開玩笑。
長孫無忌嘲笑歐陽詢,說聳髆成山字,埋肩不出頭。誰家麟閣上,畫此一獼猴
說人家歐陽詢丑的像是一只獼猴。
歐陽詢也不甘示弱,回他道“索頭連背暖,俒襠畏肚寒。只由心溷溷,所以面團團。”
大致是說,你那德行也不咋好看,大麻子臉。
然后李世民什么反應呢,他當時就故作面色大變,然后對酒宴上的近臣說“歐陽詢豈不畏皇后聞”
他故作夸張,說這個歐陽詢真是好大的膽子,笑話人家哥哥大麻子臉,這話就不怕被皇后聽見嗎
言下之意,叫皇后聽見了,可都得遭殃了
由此可見,長孫皇后的性情疏朗,不僅跟李世民的近臣極其熟悉,甚至于跟這些人日常開玩笑慣了的。她會開玩笑,且開的起玩笑。
得定下這個基調,因為現在拍的主要是有四爺參與的戲份,他的戲肯定沒有桐桐的多。他不收錢,又有自己的公司,導演當然得考慮,先把這一部分集中拍完,再拍其他。
定下這個基調之后,桐桐之后補拍跟其他人的戲份,才能叫這個人不走樣子。
就像是跟大臣們開玩笑,那么回頭再拍秦王府的戲,就能拿捏長孫氏作為秦王妃的時候是怎么跟文學館的十八學士相處的。
所以,怎么能在史料的基礎上,在合理的推測上,在能叫觀眾接受的前提下,去敲碎這個大眾對這個人物普遍的固有的認知呢
辛導布置了多角度的鏡頭,這有些東西全在細微之處。
今兒這場戲是李世民回來說官員任命的事,覺得誰合適什么位置,然后問長孫氏“皇后以為呢”
這里有個前情,那便是后宮冊封的事。
這是帝后之間不必避免的問題,也是現代的觀眾最為排斥的一部分。但這又是歷史劇里不可回避的一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