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長孫氏這樣的不安,李世民感知到了。
他寫了一篇威鳳賦,史學家認為這是寫給長孫無忌的,也有個別人認為這是寫給房玄齡這些功臣的。
但桐桐卻認為,這篇文章名義上是寫給長孫無忌的,但其實是寫給長孫氏的。因為一直堅持叫長孫無忌退的人都是長孫皇后。
夫妻倆作為帝后,太多的話到了嘴邊卻不知道該怎么說了,不是不想把話說透,是因為語言已經無法將兩人這種復雜的情感描述的出來了。
于是,有了這篇文章。
文章里說了,朕當年就是因為功勞太大了,受到了猜忌,猜忌他的還是他的親人。那么些人進讒言,行陷害之事,當時多兇險吶,幾欲丟了性命。
幸賴君子是你們給予了我支持,所以,才有了如今的天下。而我們,從來為的都不是一己私利,我們為了是這個天下。
你們的這些功勞我都記得,所有的恩德我從不敢忘懷,我就盼著我們能善始善終,不離不棄。
鏡頭里的長孫皇后的書案上放著這篇文章,整個手札鋪開,就在她的眼前。
燈下,三十歲的美婦坐的極其端正。她看著這篇文章,眼里有淚一滴一滴的落了下來,暈染在了這手札上。
他說當年我的父兄猜忌我,而今,你也要猜忌我嗎
他說我已經無親無故了,父兄情義皆絕,而今,你我夫妻也要離心嗎
他說我們的過往我從不敢忘懷,你所有的好,我都記得,且永世不忘。
他說我別無所求,就想跟你善始善終,你若不離,我定不棄。
此時,帝王站在大殿之外,皇后起身,抬手拿了披風出去。
跟當年在太原的府邸一樣,她走過去,將披風披在他的肩上,然后抱著他的胳膊,這么站里著。
帝王眼里有淚,刷的一下就下來了。
誰也沒有說話,就這么長久的站著。
可天意總也弄人,長孫氏三十六年的生命,還是走到了盡頭。病榻邊上,帝王慟哭的如同一個孩子。
長孫氏,名門之后,十三歲嫁他為妻,他這一路走來,她都有參與。
她的賢,賢在有權卻不攬權,賢在向來以朝廷和天下的利益為先。她是整個政治集團,也就是大唐初年朝堂的潤滑劑,是她在調節著帝王和朝臣的關系,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影響著朝局的方方面面。
君明臣直,有了大唐貞觀的文治武功。
而這個賢后,卻叫大唐初年多了一份春風和睦,親切包容。
病榻上的長孫皇后淡笑著,攥著帝王的手此一生,我與你少年結發,相互扶持,整整二十三載矣與君白首,故所愿耳,然天意如此,奈何
帝王的眼淚掉在兩人緊握在一起的手上,然后順著兩人的指縫往下流你我夫妻,相濡以沫。此生與君齊,終身不改。你我于情,可謂患難與共,伉儷情深;你我于政,相輔相成,心意相通。朕坐擁天下,富有四海,可依舊留你不住,奈何
這一日,三十六歲的長孫氏薨逝了,薨逝于美人還未遲暮的年華里
“咔”
戲完了,可四爺拉著桐桐沒有松開
現場那么多人,沉浸在這樣的情緒里,哭出了聲音,久久不能平復,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