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蓮要是真有心,等不到現在。你想想,先是吳廣知被羅君如彈劾,再是常青蓮出手教訓羅君如,捎帶的刺叔珩一下。緊跟著,叔珩便發了文章,說是支持常青蓮,可罵人的意思大家也都懂。
你來我往的,可最開始的事了了嗎起因不還是吳廣知和女子書院嗎誰知道人家不打嘴仗了,你以為她偃旗息鼓了,結果人家等這么一個契機,一鬧就鬧大了”
這要不是咱閨女干的,都不可能
周碧云被說的,“那她這是想干什么呢”
不知道呀再等等看,看看這是要干什么。
要干什么
常青蓮轉著手中的杯子“我不贊同。”
桐桐沉吟了一瞬,“您不贊同,理由呢”
常青蓮看著眼前的學生,她已然是個很成熟的官員了。她很理智,可以一邊跟你鬧的不可開交,一邊泰然自若的在這里跟你商量事情,征求你的意見。
不帶個人偏見,有事說事。這是一個特別難的的特質,尤其是在女子身上,更是罕見的很。
因著對方這個態度,她的態度也是端正的,認真的在溝通。因為年輕一代的女官,而今多是以林叔珩馬首是瞻。如果女官是一個群黨的話,林叔珩已經有實力坐在自己的對面,就女官的未來跟自己交換看法了。
常青蓮搖著蒲扇,說道“我也盼著女官出頭,但我認為保護女子,這依舊是首要的。男女的不同,乃是天定的,自然孕育而成。在很多事情上,就是男子可以,女子并不適合去做。如果非要一致,這又是否對女子有利呢人是有差別的,便是同等教育之下,你認為女人與男人競爭,真的存在絕對公平嗎彼時,女子的處境,真的會比現在更好
現在,想上升的有上升的空間,不想上升的,所有人都能理解包容,覺得嫁人生子也是一種并不比誰差的選擇。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存,我認為這就是好的。
而當你把一些東西非得拔高,那得知道,能爭到上游的是少數,特別差的也是少數。更多的是上不去,下不來的普通人。彼時,她們怕落到最后,怎么用力都夠不到上面自責、被指責,承認自己的無能,欲求的不滿,你覺得她們過的會更好”
桐桐沉默著沒言語,認知的差異,這便沒有辯的必要了。
常青蓮又道“從朝廷的角度來說,短期內,女子參與各行各業,這意味著實際人口翻倍。”人口意味著干活的人,“以前,男耕女織,女人只照管一家吃穿,照看孩子,就已經占據了所有的時間了,這是有參與勞動的。自新明開始,織造成了大機器,很多有女人織布了,后來,也很少有女人自己做衣裳了雖然耕種的女人還是極多,但這其實是減輕了女人的勞作
只有如此,女子才能安心的生育子女,繁衍后代能叫女子在家安心的生育教養孩子,而不因此被人鄙夷,我覺得這就是對女子最大的保護。而你們那一套,其結果從長遠來看,人口的繁衍必然緩慢。不信你就走著看”
桐桐聽懂了她的意思了,她認為,坦然的承認男女的差異,且尊重這種差異,不必事事追求所謂的公平。她認為,女子能接受教育,有上升渠道,可自由選擇,在家庭中做力所能及的家庭事務,生育教養子女,不因經濟原因被人鄙夷,這便是對女子的保護。
而男人,不承擔生育的風險,沒有育兒的瑣碎,那理應承擔給女方應有的供給。
此乃男女有別,各擔其責。
她認為,從長遠來說,這才是良性的。
桐桐覺得之前跟常青蓮交流的還是少了,不管是她是怎么做的,至少她的這種想法和認知,不完全是錯的。
她端起了桌上的涼茶,雙手舉起,“這是第一次跟您深談受教了。”
態度恭敬,語言誠懇。常青蓮“”所以呢,你是怎么想的
“這些跟男女享受平等的教育并不矛盾。”桐桐就說,“我不反對您的有些理念,但只理念不行呀,她得需要在教育中灌輸這種認知,也得在律法中保障這種權利。這都是需要推進的否則,它就是空想您認為男女本就有別,不用刻意如何。但其實不對,如果男人沒有那種平等的認知,女子在婚姻中一樣處于弱勢。因此,越是如此,此事越是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