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桐桐嘆了一聲,“有的陛下心里一定有人選。那些人不能總在暗處行事,該給一個名分了。事情堂堂正正,又怎能叫人永不見光呢”
四爺落了一子,看著小皇帝手里的棋子,他說,“陛下,朱字營只在傳說里,但他們確實是守護了新明一百多年了。他們從明轉暗,也該從暗轉明了。若不然,他們就永遠是皇家的家臣,而非新明的功臣。”
小皇帝捏著棋子的手微微抖了一下,然后眼里閃過一絲冷厲,可等對上那雙眼睛,他心里一顫,落下了棋子。
既然心有所覺,知道這會是皇朝的末路,那怎能不給那些在暗處的人一個名分呢
朱字營當年受太祖和祖娘娘恩典,為新明效忠了一百七十余年了。
往后的新明沒有他們的一抹顏色,那便是朕對不住這些忠心耿耿的功臣。
他嘆了一聲,這才問“你還知道什么”
四爺搖搖頭沒說話。
小皇帝就道,“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有校事府;魏晉南北朝,有懸鏡司;大唐,多用不良人;宋時,也有皇城司;前明更有錦衣衛和東西兩廠本朝,一直都是朱字營。朱字營從明轉暗,也是時候從暗轉明”
他起身,看著外面,“應該的朱字營轉明,設立明見司。執掌者為超品軍侯”
這個轉,不是說所有人的身份都公開透明,而是得叫世人知道,有這么一個衙門,有那么一群人,他們在暗地里做著什么樣的事。
他們是新明的功臣,不是皇家的奴仆。
那么多年了,很多人都知道朱字營,可慢慢的,朱字營只存在于傳說里,誰也沒見過。
宮里這些只是朱字營的一小部分,微小的不能再小的一部分。更多人戍守在新明的角角落落,他們不僅是保守秘密,更重要的是探知民情災情等。這么多年了,朝臣出了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卻鮮少有因災而成禍的
便是朝臣再貪,在救災上出的紕漏是最少的。
于是,這一天,林憲懷將謄抄的折子還沒遞上去,小皇帝就先開口了,“朕跟諸位商議一事。”
陛下請講。
“朕想召回朱字營統帥,設明見司。”
這話一出,六個閣老只愣了一瞬,緊跟著就馬上站起身來,他們朝后退了一步,朝上躬身行禮“遵旨”
朱字營在民間門成了傳說,可是作為閣老卻知道,朱字營一直就在,尋不著蹤影,但他們可能就在每個人的身邊。
這一天,桐桐站在兵部門口,看到皇城中親衛營攜依仗出城,直奔城外而去。
大家都知道,這是召朱字營去了。
朱字營必有總營,統帥一定就在其中,可誰也沒見過吶。
有人說,“指不定咱都見過,但沒人知道那是朱字營。”
是啊有可能。
桐桐眼神復雜朱字營朱字營他們真的偽裝的很好。自己也是跟宮里接觸的多了,見多了宮里留下的人,這才發現了一點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