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問。
程子安“阿爹,叫上我去做什么,因為我長得好看嗎”
程箴“”
“順帶捎上你,你別緊張,記得規規矩矩見禮就行了。”
程箴說完,補充了句“不要亂跑,亂看,見到好吃的點心不許直勾勾盯著。”
程子安“阿爹我不貪嘴。趙知府要考教我的功課嗎阿爹我不會作詩,也不會背詩。”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例如此種耳熟能詳的詩,程子安還是會背。
只大周朝,作為學渣的程子安也沒聽說過,不知道這個世界可有李白杜甫孟浩然等詩人。就算沒有,他也做不了文抄公,能背的詩就那么幾首。
無論哪一首,都與端午無關。要是中秋節,還能勉強湊一首出來應景。
程箴“你才上蒙童班,不會讓你作詩。”
程子安不死心追問“那三字經百家姓呢”
程箴怒了“你這幾日背的,又全部忘記了”
程子安縮了縮脖子,很是識相閉了嘴。
酒肉穿腸過,佛主心中留。今日背功課,明日忘腦后。
好詩
程子安自我感動中,跟著程箴來到了高臺邊。辛寄年在帳篷中看到程子安走過來,眼睛一瞪,蹭蹭蹭跑了出來,不悅問道“你來作甚”
程子安立刻精神抖擻,裝作無辜,實際卻是隱藏不住濃濃的炫耀與得意,朝著辛寄年的胖臉刷刷撲去“趙知府要見我呢。”
這句話就吹牛吹上天了,程箴暗自咬牙,這混小子
“快走,少廢話”程箴低聲警告,“休要亂說。”
程子安望著辛寄年再次垮下來的臉,笑嘻嘻給他加諸二次傷害“辛寄年,你功課寫完了嗎”
辛寄年癟著嘴都快哭了。
程子安好討厭,大好的假日,他一個勁提功課功課
天氣熱,高臺上搭了彩棚,角落放著精美的青銅冰鑒,徐徐冒著白氣。甫一走近,就感到一股迎面而來的涼意。
程子安聽崔素娘抱怨過冰貴,不禁暗自感慨,舒適的享受都是金錢換來,有權就有錢。
程箴領著程子安上前團團見禮,他以前也算見慣了大場面,半點都不怯場。只一圈下來,叫得口都快干了。
彩棚里都是官員與貴人家主們,他們恭敬見禮,只拱手欠身還半禮,就算給足了面子。
程箴立在趙知府跟前說話,他豐神俊朗,身姿挺拔,在一眾大腹便便的達官貴人中間,如鶴立雞群般出眾。
程子安暗戳戳得意,聽說古代對官員的對長相外貌有要求,端只看外形,程箴就贏了一堆人。
要是按照長相來給官職,程箴至少能做個京城一品大員。
聽趙知府與程箴的寒暄,全部是關于科舉春闈的問題。
程箴作為明州府的士子考生,考中春闈就是趙知府的政績。加之有了同一州府的這層關系,以后待程箴出仕后,對趙知府就是一份天然的同盟助力。
趙知府愛屋及烏,紆尊降貴彎下腰來,很是溫和地夸贊程子安“生得真是周正。聽說你也在府學讀書,以后得要像你阿爹一樣厲害,為我明州爭光。”
程子安聽趙知府提到在府學讀書,頭皮都緊了,以為他要考教功課,見他話語轉成了鼓勵,立刻松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