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子安朗聲道“諸位面前,是關于差使費的細則,大家仔細閱讀一下。半柱香后,大家提出問題,提問的時長,在一炷香的功夫之內。若還有疑問,留待正事說完,再繼續解答。”
大家面面相覷,看到程箴點燃了香,來不及多想,下意識讀起了紙上的細則。
細則寫得非常清楚明白,用詞精準,比大周律還要易懂,無任何模棱兩可之處。
首先,細則規定了公使錢的使用,各縣縣令到富縣來,能享用到的標準。
三菜一湯,包含一葷一素一主食。路上的花銷,有朝廷驛館,則歇宿在驛館,若無驛館,可投宿客棧。
投宿客棧,每人可帶一名師爺或隨從,如數核銷花費。
核銷花費時,必須附上詳細的清單投宿何間客棧,價錢幾何,點了幾個菜式,分別是哪道菜,價錢幾何,酒水幾何等等。
車馬費用,則按照里程補貼,每里路補貼二個大錢。這個價錢,比在大車店拉客的費用要貴。
要是自己備馬車,車夫出行,則要看車馬的好壞,與車夫每月的月例了。
大家看完之后,明白程子安是要懲治奢靡,不過他們以前可從沒見過公使錢,也不是經常離開轄下的縣,皆沒有疑問。
程子安多次確定之后,道“既然你們都沒有疑問,口說無憑,都簽字畫押吧。”
程箴莫柱子與蘇錢糧他們一起,幫著拿了筆墨印泥上前,大家在確認書上紛紛簽了名,按了手印。
程子安朗聲道“你們這次前來富縣的住宿與飯食,皆會照著此方案施行,其余多出的客房與飯菜費用,皆由你們自己去會賬。”
擦拭著手上的印泥,大家總算隱約明白了些什么。
至少有一點,他們能確認,程子安辦事從無廢話,真是雷厲風行。
謝縣令損失了家產,心里一直憋著股勁,想著程子安要如何沒收其他人的家財。
誰知程子安一開始,就在這些小錢方面計較,不禁有些失望了。
莫非,程子安是怕大家一起反抗,他這個知府也坐不穩了
程箴遞了賬本上去,程子安翻開,找出黨山縣的那一份念了,問道“高縣令,這些年來,黨山縣拖欠的賦稅,打算何時還清”
謝縣令一下激動起來,心道來了,終于來了
高縣令立刻苦著臉,說了一大堆的理由“地里莊稼的收成不好,天公不作美,隔三差五顆粒無收,下官實在是盡力了啊”
程子安也不打斷他,聽完后神色平靜地問道“那高縣令可有何計劃,比如要如何改善遇到的問題若是有,高縣令盡管提出來,府衙能做到的,我定當盡全力支持高縣令。”
高縣令皺著臉,唉聲嘆氣道“程知府,天公不作美,下官實在是無能為力啊。地里的莊稼收成不好,黨山縣也沒甚產出,做買賣的人都不愿意來,鋪子也收不到幾個商稅。程知府,今年黨山縣地里的小麥仗勢很是不好,收不到幾顆糧食,還有好些地,連種子都收不回去,還要請程知府幫著向朝廷寫折子,請求朝廷賑濟。”
其他縣紛紛附和,只有三臺縣的寧縣令沒做聲。
寧縣令四十歲出頭,官袍衣袖都磨得發白,黑瘦的臉,眉頭一直皺著,使得他看上去生生老了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