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道狹窄,馬車沒法進去,馬兒也不好走。
梁螢下地看著爛泥路,無比嫌棄。
要致富,先修路。
待把安縣的各方面都穩定下來后,必須動員當地村民修路村村通。
趙雉見她穿著繡花鞋,一副嫌棄忸怩的樣子,無奈彎腰把她打橫抱起,一腳踩到泥濘里走入進去。
除了看馬的人外,剩下的陸續跟上。
梁螢乖巧地縮在他的懷里,忍不住掐了掐強而有力的胳膊。
趙雉“”
那小路委實不好走,又濕又滑的,身后的一官兵不慎摔了一跤,跌了一屁股泥巴。
眾人紛紛笑了起來。
官兵氣惱道“這什么破地方”
梁螢笑著道“要致富,先修路。
“只有道路通暢了出行才方便,出行方便了,運送物什就容易,里頭的物什容易運送出去了,才有機會換成錢銀,做成買賣。”
人們聽她說得有理,皆點頭表示贊許。
一行人過了窄小的道路,視野便漸漸寬闊了些。
當地冬日不會下雪,會種冬小麥。
這個時候地里的冬小麥已經出苗了,望著那些翠綠的生機,無端叫人心曠神怡。
梁螢下地來,看著地里的小麥,贊道“這莊稼好,來年定能豐收。”
當地官兵應道“龍門村的土地最是肥沃。”
梁螢對這個村也有了解,戶籍登記有六十戶,莫約兩百四十人。
若是在鼎盛時期,該村高達九十六戶,有近四百人。
瞧見遠處有個老兒在地里伺候小麥,眾人朝他走去。
梁螢由趙雉攙扶,她老遠打招呼道“老人家,今年的莊稼可長得好啊”
她用的是官話。
那老兒一聽口音就知道他們是外地人,瞧著個個衣著體面,心中頓時有了幾分猜測。
老兒直起身子,也用官話問“小娘子可是外地人吶”
他說的官話帶著濃重的口音,有些撇腳,若不細聽,還聽不明白呢。
梁螢走上前,倒也沒有隱瞞,回道“我們是衙門的。”
許是之前在百姓跟前立過貞節牌坊,聽到他們是衙門的,老兒竟然不恐慌,只用好奇的眼神打量眾人。
當地的官兵用方言同他說了幾句,老兒心中了然。
梁螢見他腳上穿著草鞋,說道“這么冷的天,老人家可莫要受凍了。”
老兒擺手,對他們的態度戒備又客氣,“一把老骨頭了,不怕凍。”
梁螢用隨性的態度問起老兒家中的情況。
老兒皆一一作答。
說他家中四口人,自家婆娘去世得早,只留下一個獨子。
自家崽近三十才討得一個媳婦兒,家中有個十歲多的孫子。
這兩日兒子臥病在床,下不了地。
兒媳婦要照看病人和孩子,地里的活計便是他在打理。
梁螢好奇問“這塊地可是老丈的自耕地”
老兒擺手,“不是,是租來的,我家的地在別的地方。”
梁螢輕輕“哦”了一聲,眺望整片麥田,“都說龍門村的土地肥沃,若是風調雨順,一畝能產三石糧嗎”
老兒點頭,應道“若是風調雨順沒受天災蟲害,三石小麥不成問題。”
一斗十斤,一石十斗,就是一百斤,三石三百斤。
在這個落后的時代,一畝地能產三百斤小麥就已經是巔峰了。
這還是在土地肥沃深耕細作沒有災害的情況下,若是貧瘠些的地方,至多兩百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