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怎么可能官府個個都恨不得把我們扒皮拆骨,是不是誆人哄咱們空歡喜”
面對眾人七嘴八舌的質疑,程大彪指著告示上的官印道“大家好生瞧瞧,這份告示是蓋了印的,豈會是忽悠”
人們還是難以置信。
因為全天下都在繳納徭役,怎么可能安縣不用繳納
對此程大彪是這樣跟他們解釋的,“其他地方繳納,是其他地方的政令,但是咱們安縣取締了徭役。
“只要趙郎君在安縣境內管控的一天,咱們就不用再繳徭役,諸位明白了嗎”
有人問“萬一趙郎君走了呢”
程大彪回答道“他不會走。
“要么是安縣百姓不愿意接納他,要把他趕走;要么就是外來者進犯,咱們的兵守不住安縣,迫不得已敗退。
“除了這兩個原因,他會一直守在安縣,護佑鄉民,替百姓謀福祉。”
聽到這番解釋,人們七嘴八舌議論紛紛。
也在這時,李疑親自走到告示墻跟人們解釋這一惠民決策。
程大彪大聲道“大伙讓一讓,讓一讓,咱們的縣丞來了”
眾人紛紛讓開一條道路。
李疑邁著官步走到告示墻前,先朝圍觀的百姓拱手示禮。
眾人見他白面書生,很有讀書人的氣度,皆噤聲聽他發言。
李疑慎重說道“諸位,從即日起,安縣境內的所有在籍百姓將免除徭役,只要趙雉在縣里一日,這份告示就永遠湊效。”
一人不客氣問質道“天下烏鴉一般黑,當官的沒有一個好東西,你們豈會這般發慈悲,是不是有什么陰謀”
“對啊,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人們又開始起哄鬧了起來。
程大彪敲鑼高聲大喊“肅靜肅靜”
眾人這才噤聲。
李疑不緊不慢道“前兩日我們衙門里的人去了一趟龍門村,跟一老丈嘮了陣兒他家里頭的情形。
“那老丈說他家四口人,分得自耕地五畝半,自個還租種了十畝地。刨除上交的三成公糧和租地的四成租子,一年到頭勉強能糊口。
“你們信不信他家只能糊口啊”
他質疑的態度激起了公憤。
有人破口大罵道“你這狗官,站著說話不腰疼”
另一個中年男子當即給眾人算了一筆賬,指著李疑道“咱們來給縣老爺算筆賬
“那老兒自耕地五畝半,倘若風調雨順,一年能產糧十四石就已然不錯了,除去繳納的三成公糧四石二斗,自耕地剩余糧九石八斗。
“再來算租種的十畝地,一畝產糧二石五斗,十畝產糧二十五石,刨除七成公糧和租子還剩余糧七石五斗,一年到頭自耕地和租地才得十七石三斗糧,供應四口之家糊口。
“這還是沒有除皮的,那稻谷去了米糠,還剩下多少粳米
“這還不算,四口人還有徭役要繳納,婦人得繳納絹、綿,男丁得服二十天勞役。
“一旦家中有人生病,遇到天災人禍,無異于天都塌下來了,這日子還要怎么過”
有理有據的言辭得到了群眾的認可,紛紛對李疑罵罵咧咧。
把十七石三斗糧換算成斤,便是一千七百三十斤糧,倘若是稻谷除去三成米糠,得粳米一千二百一十一斤。
四口人均分,人均三百零二斤左右。
這些口糧要承擔一家四口的衣食住行所有開銷。
因著發展落后,百姓平日里沒有油水滋養,成年做勞力的男人飯量是非常大的,比不得現代人的食量。
就算種成小麥或高粱那些口糧,一樣不夠溫飽。
再加上徭役這筆開更是雪上加霜。
這還是在風調雨順的前提下,若是遇到天災減產,那才叫絕望。
眾人聽到李疑質疑那老丈四口人的窘境,紛紛打抱不平,因為老丈就是他們的縮影,是千千萬萬中的代表。
人們義憤填膺罵他站著說話不腰疼。
李疑倒也不惱,只做了個噤聲的手勢。
眾人陸續閉嘴,倒要聽他怎么去狡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