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的田地可不容易拿。
太守府派了人擺桌案坐在城門口,就這起告示同前來詢問的流民耐心解釋。只要是家中沒有田地,愿意到永慶扎根的流民,都有機會分得自耕地。
去年天災,不少老百姓流離失所,聽到這樣的消息全都蜂擁而來。
城門后的梁螢親自坐陣,差遣陳安和原太守府的一些書吏對外面放進來的流民進行詳細的詢問,把他們的家庭住址,成員關系,以及流亡原因等等刨根問底。
但凡是以家庭為單位的流民,皆是落戶首選。
外面很快就排起長龍。
書吏們審核完符合條件的老百姓,則會轉到李疑這邊復核,然后進行詳細登記,最后發放太守府的舉薦書和他們的詳細情況做成檔案袋由落戶的老百姓前往指定縣上交給衙門,安排落戶分自耕地。
這份舉薦書是有時限的,只管一個月,超時拿到當地衙門是不管用的。
隔壁郡在城里謀生艱難的老百姓聽到這邊的風聲,也跑過來碰運氣。
他們手里的田地因為某些外在因素被轉賣,迫不得已在城里干臨工討生活,日子過得非常艱難,如今聽到這邊落戶就有田地分,想來試一試。
不曾想,只要是年輕力壯的這邊都歡迎。
先前安縣跟平陰搶人,現在永慶跟臨都搶人。
短短數日,符合落戶要求的就有一百多戶
因著舉薦書有時效性,所有拿到落戶資格的老百姓立馬往指定的縣里趕,生怕名額被搶了去。
途中他們碰到當地人,說起土地個個都眉飛色舞,只交三成賦稅給衙門,自己得七成,且不久就要免除徭役,還有養蠶可以搞副業,并且道路村村通,到處都寬敞好走。
一些縣的老百姓為了盡早免除徭役,自發把官道修整擴寬,太守府的官兵也下來一同擴寬道路。
外面進來的人更是好奇得緊,一經打聽,只覺得永慶老百姓的日子愈發不真實,仿佛跟造謠一樣。
這不,當胡縣令辦完差事回太守府交差時,途中見到官兵修路,不少外地人往鄉縣去,笑得合不攏嘴。
人多才好啊,人多力量大
這些年永慶遭遇戰爭天災等因素,郡內的人口銳減,下滑得厲害。
胡縣令辦差的幾個縣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確實需要大量勞力注入。
回到太守府后,他同梁螢等人說起路上見到的情形,人們皆笑了起來,是發自內心的高興。
梁螢暗搓搓道“我粗粗看了看登記下來的落戶老百姓,隔壁臨都都來了不少人要落戶,有好幾十家。”
胡縣令指了指她,“搶人。”
梁螢掩嘴笑,“我覺得那邊可以往這邊嫁閨女了。”
提到這茬,胡縣令默默扶額。
趙雉也覺好笑,說道“臨都三十多個縣,夠得你去搶了。”
胡縣令嘚瑟道“現在咱們這些人可是正兒八經的朝廷官,就算要搶,也得光明正大去跟他們搶。”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胡縣令曾經歷過被搶的遭遇,所以也想讓別人體驗一把被搶的滋味。
簡直不要太酸爽
梁螢則暗搓搓地想著,她一定要閃瞎隔壁郡的狗眼。
只是她萬萬沒料到,臨都郡早就成為了別人的盤中餐,一條大鱷正虎視眈眈,意圖吞掉臨都后再圖謀永慶。
這將是梁螢與世家大族真正意義上的較量。,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