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又如何呢
在這個吃人的世道里,人命就是那么微不足道。
她要讓她的羽翼所到之處,人人有地種,家家有余糧。
要讓所到之處,強兵富民,把曾經壟斷的學識遍布鄉野,就算不要求所有受教的孩子都能做童生秀才,至少要有識字的能力,聽得懂律法基礎。
為了制造黑火藥締造自己的理想國,梁螢在山里親自把關。
之前做的瓦罐,頭里只裝了一斤火藥,現在她制定每只木桶里裝一斗,也就是十斤。
制作火藥的人員都是一群土匪。
這些人從蠻鸞山就跟在身邊,比誰都靠得住。
外面進山的路口設了哨卡,但凡有動靜,會有官兵通報。
做火藥配置的茅屋里禁止火星和鐵器等物,趙雉也親自動手,把木炭捶打成粉末過篩。
先前采買的硝石不夠純,經過熬煮提純后,梁螢再次按照瓦罐的配比制作。
她跟老媽子似的不停地叮囑人們小心謹慎,要不然他們這群土匪全都得上天。
在制作的過程中,趙雉得到啟發。
以前在戰時為了燒毀敵軍的糧草營寨,他們會在箭身上捆綁浸染了桐油等易燃之物的麻布,一旦點燃射擊出去,便會迅速點燃對方的糧草營帳。
那現在可不可以把火藥也弄到箭上起引燃作用呢
聽到他的想法,梁螢贊他是個小聰明。
但是箭桿相對較細,如果要在上面裝火藥,攜帶的量并不多。
趙雉開動腦筋,通常箭桿是由木頭或細竹制作,倘若在箭桿上捆小竹筒裝置的火藥筒,點燃綿線后射擊出去,哪怕攜帶的火藥再少,它的爆破力都是相當厲害的,引燃糧草或帳篷那些東西已經足夠了。
梁螢覺得可以嘗試。
人們在把三種粉末配比妥當后倒進石臼里,分次添水拿木棒進行攪拌,不能太稀,也不能太干。
若是攪拌得太稀,晾干水分需要很長時間;若是攪拌得太干,就沒法充分讓三種不同物質徹底均勻融合。
只有它們相互結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爆炸的效果才是最佳。
梁螢在記憶里搜索。
以前古人制作的火藥應該都是粉末,那種制作方式的危險系數是非常高的,現在采取歐洲那邊的加水顆粒制作方法,應該要好得多。
不過在把它們捶打磨成顆粒時危險度仍舊很高,一旦沾染火花,甭管你多大的能耐,直接上天見佛祖。
故而她每道工序都盯得緊,出不得分毫岔子。
做到木桶上的引線需要大量綿線,為了防止綿線引燃后在拋投途中熄滅,引子必須做得粗壯才好。
郡內有拋車,他們對拋車進行實踐。
把黑火藥加上木桶的重量估算后,撿同等重量的石頭進行拋投,以此推算石頭在拋出到落地的時長。
因著古代沒有鐘表,用的是滴漏。
從拋起到落地,總共滴下多少水滴,經過反復演練,記錄每一次的落地水滴數量,直到它們的水滴數都相近為止。
每一步的測算都非常嚴謹,全靠實踐的數據說話。
不僅如此,為了測試綿線引燃后在拋投途中是否會熄滅,他們做了很多種粗細的引線,把它鑲嵌到裝滿著石塊的木桶里,進行引燃投放。
有些綿線在半空中就熄滅了,有些落地后熄滅,各種反應都有。
他們用排除法去檢驗合適的引線。
最后經過反復試驗,才找到能從頭到尾都不熄滅的引子。
這還沒完,從拋起到落地是有時間段的。
如果綿線留的長度太長,落地還沒有炸裂,那它極有可能被人為掐滅,所以還得推演出合適的預留長度。
趙雉雖然沒有文化,但在軍事上的態度非常嚴謹,是徹頭徹尾的工科男邏輯思維,對各項數據記錄把控得特別精準,甚至有些變態。
梁螢都有點受不了他。
那家伙是狂熱的軍事份子,對火藥的興致極其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