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月底的時候,張議從俞州回來了一趟,同他們說起俞州目前的局勢。
現在州府里為了先圖謀臨都還是廣陵爭論不休,因為開春在臨都吃了虧,所以他們暫且不敢輕舉妄動。
廣陵是俞州的后方,那個郡有三十四個縣,面積有臨都和永慶兩個郡那么大,是朝廷里最大的一個郡。
之前因為天災當地鬧農民起義,組建了數萬人。
后來朝廷派兵攻打,還留下七八千兵頑強抵抗,一時未能把該郡拿下。
之后不了了之。
余州牧夏遠堂認為一群烏合之眾,但他們能扛住朝廷圍剿,顯然是有幾分本事的。
先前夏大郎就是考慮到朝廷都未能把他們攻下來,俞州派兵去不一定能占到便宜,這才竭力提倡去攻打臨都。
卻不曾想,碰了釘子。
現在他們不敢再貿然出兵,在沒有摸清楚這邊的詳細情況之前,又怕挨第二次揍。
張議說道“據我和陳安探知,俞州六郡里扶陽的防守最為薄弱,其次是東坊,他們的主力應在河城那邊。”又道,“廣陵處在俞州的后方,鄰近的丹烏也派了重兵把守,應是防范廣陵入侵。”
奉三郎皺眉道“我們兩郡的兵馬也不過六千,斷然不敢跟他們正面敵對。”
李疑道“永慶怎么都得留兵鎮守,倘若傾巢而出,郡里出了岔子怎么辦”
趙雉道“便留一千兵,讓程大彪和陶二郎等人防守。”頓了頓,“臨都那邊的兵是要全部帶出去的,倘若中途出意外,這邊也可隨時救援。”
梁螢問“雁門郡如何處理”
張議“此郡不足掛齒,那周太守是出了名的墻頭草,控制他比較容易。”又道,“我擔心的是在兩郡主力去攻城時,萬一俞州派兵過來斷我們的糧草,那才叫要命。”
趙雉皺眉問“從俞州過來的必經之路可在雁門郡那邊”
張議點頭,“必過雁門郡。”
奉三郎“那我們就在周邊設伏守株待兔,卡住那條通道,也可阻止他們入侵臨都,以防后院著火。”
李疑還是有些發愁,“兵到底太少了。”
趙雉輕輕摩挲太師椅扶手,淡淡道“兵不在多,在于精,人少自有人少的打法,避開俞州的主力就是了。”
梁螢忽然道“這么大一塊肥肉,怎么能獨享呢,那俞州既然還想圖謀廣陵,那就干脆把廣陵也忽悠進來摻和好了。”
此話一出,所有人都看向她。
梁螢卑鄙道“前后夾擊,讓廣陵替我們分擔些主力,總比我們獨吞來得好。”
張議笑道“我和陳安也是這個意思,把廣陵也拖下水,我們咬脖子,他們咬尾巴,兩頭下嘴。”
這個想法得到所有人的認可。
在自身實力不夠強大的情況下,拉幫結派最好不過了。
眾人就俞州的形勢一番探討。
這陣子他們不停操練兵丁,就為與俞州一戰。
不過最主要的還是糧草。
梁螢道“糧草就無需諸位費心了,我來處理,永慶三十多萬人,每家借一斗米糧,也能得不少。”
此話一出,眾人全都笑了起來。
他們對借糧一事沒有任何質疑。
這兩年老百姓減免賦稅,又分得不少田地,再加之扶持蠶農副業,可比隔壁臨都的條件好多了。
家家戶戶借個幾斗米糧守衛他們的田地,想來是沒有問題的。
似乎到這個時候,他們才意識到她的高瞻遠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