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比手勢做了個夸張的舉動,“胃口這么大。”
趙老太咧嘴,“你管她怎么做,只要她說要的,就去給她弄來。”
趙雉很會精準用詞,“她就是一頭鯨,明明是自家的魚塘,偏要我再重復挖一遍給她刨出來。”
趙老太也學到了精髓,“那不一樣,你看咱們重新挖過的俞州,是不是比其他的地方好上百倍了”
趙雉“”
別說,還真是這樣。
趙老太語重心長道“兒啊,她讓你去挖東州,你就去把東州給她挖出來。
“阿螢心中是一個有大愛的人,甭管她是朝廷里的公主,還是我們這幫土匪,她始終是她,那個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活菩薩。
“你知道民間怎么稱呼她嗎,說她是財神爺,走到哪里都有財。”
趙雉撇嘴,“我好窮。”
趙老太笑著打了他一下。
沒過兩日李疑把討伐楚王的檄文寫了出來,梁螢看過后卻不滿意,覺得太周正公事公辦了,不夠煽情。
想起韓二娘以前編纂的那些話本,索性讓她寫一份試試。
韓二娘被唬住了,擺手道“大長公主,我,我不行的。”
梁螢“讓你寫就寫。”頓了頓,“這可是你韓二娘揚名立萬的機會,一夜之間就能成名的那種。”
韓二娘差點哭了,“這名氣我不想出。”
梁螢柳眉一橫,“出息”
當即把楚王清君側攻進皇宮的慘烈景象同她口述一遍,聽得韓二娘直皺眉頭。
梁螢對檄文的要求只有一個,戳到楚王的痛腳,要極其煽情控訴先帝和東宮的不幸遭遇,以及朝廷百官深受其害等等。
目的只有一個,讓老百姓義憤填膺產生共鳴。
通常女性在文字的把控上比男人更加細膩,為了寫好討伐檄文,韓二娘硬是把楚王的祖上十八代都挖掘了解了一番。
那楚王也是姓梁,原本跟國姓梁十八竿子都打不著的關系,因著先帝早年有一次兵敗至望坡,命懸一線,得了老楚王救助。
這家人追憶祖上十八代,硬是從前朝跟梁王室攀上了交情。
當時那一戰對朝廷至關重要,先帝得救后絕地反殺,大勝而歸。
之后心情一高興,就給他們家賜了這么一個名號下來,還賞封地泉州。
不曾想老楚王也是個有能耐的,廣交天下英豪,就此發家。
那爵位原本是嫡長子的,如果按照正常家風,定然不會干出這等忤逆之事。
結果在老楚王過世后,被庶出的楚王內斗爭奪到手。
當時楚王上表請封,朝廷沒有賣賬,先帝也反悔了,有意遏制泉州的壯大。
后來朝廷日漸腐敗,天災人禍,各路諸侯為地盤你爭我奪,王朝搖搖欲墜。
楚王蟄伏多年乘機起勢,打著清君側的旗號一舉攻進京城,才釀成這場大禍。
韓二娘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直接從楚王弒兄開始批判他德不配位,又大罵他狼子野心不知感恩,屠盡王室,把梁螢見證斬殺先帝的慘烈過程細敘一番。
整篇檄文僅僅只有八百字,內容卻豐富,包含了楚王來歷,屠滅王室,百官驚懼,百姓民不聊生,召集天下諸侯替天行道等等。
梁螢拿到她寫的檄文看過后,徹底爽了。
李疑寫的那份公事公辦,她將兩份給李疑對比,他甘拜下風。
州府里的人們看過都覺得甚好,只覺得檄文里的楚王比茅坑里的石頭還臭。
梁螢又稍加潤色,定下來后,讓他們抄寫,并且要在每一份檄文上印下她的印章,將其發放到俞州的大街小巷。
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譴責。
陳安負責把檄文和英雄帖整理好差人送至各路諸侯手里,李疑則負責把檄文下放到郡縣鄉下,給這場討伐楚王的活動造勢。
當時韓二娘心中不免緊張,因為檄文一旦送出去,就意味著他們引爆了一顆驚天炸雷。
那楚王竟被一個女人寫檄文,還被女人討伐,只怕肺都要氣炸。
而始作俑者站在屋檐下負手而立。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