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到一人。”
角落里響起一聲驚呼,眾人齊齊看過去,那人不由地起身,“陛下年歲幾何”
恰好而立之年,長子剛滿周歲。
掌柜的搖頭“不可能,不可能。小皇子乖巧,哪是那個潑猴”忽然停下來,跑堂小子好奇“主人怎么了”
掌柜的掃一眼客人“那孩子喝湯的時候是不是很乖窩在父親懷里一動不動,像極了無知小兒”
幾位客人連連點頭。
有人想起什么“經你一說,那個結賬的人下巴干干凈凈,豈不是不,孩子的父親好像也沒有胡須”
“這就對了。”一直不曾開口的客人放下酒杯,“宮中許多人天天出來采買,今早聽人說,因為太子殿下喜歡抓陛下的胡須,陛下舍不得訓太子,一氣之下就把胡須剃了。”
跑堂小子張口結舌“那那那,那是陛下他老人家騙子竟然蒙對了”
有客人白眼一翻“陛下身著華服,腰配美飾,兒子養的極好,我不懂五行八卦也能看出他非升斗小民。”
“陛下一開始怎么還信了他的鬼話”
掌柜的收起沒喝完的酒“咱們的陛下對內有對內的法子,對外有對外的魄力。唯有兩個缺點,貪玩和修道。得虧被小太子的尿呲醒了。否則又是一個李少君。
“李少君諸位聽說過嗎自稱七十,有著童顏,號稱能讓人返老還童。陛下還真信。后來人病死了,陛下當他羽化升仙。聽人說太后看不下去,令人徹查此人,事實證據擺在陛下眼前,陛下才幡然醒悟。如今看來,醒悟那是太后給他留臉了。”
不怪掌柜的說話難聽。劉徹二十歲左右干了不少荒唐事。出去狩獵踩壞農田,被彪悍的鄉民圍住不讓走,他怕丟臉,自稱平陽侯。
鄉民當時信了。
消息傳至長安,無一人相信,蓋因平陽侯體弱多病,那幾年上馬都費勁。如今早已不在人世。
劉徹不止一次出去亂跑,以至于鄉野百姓很難把他當成天下最尊貴的人敬仰。鄉野小民想起來就忍不住罵幾句。
跑堂小子很意外“這么看陛下也不像紈绔啊。”
掌柜“陛下真是個紈绔,皇帝早換人了。”
聽多了皇帝的荒唐事,有的客人對他沒有半點興趣。客人只希望沒有內戰“看小太子的樣子皇室后繼有人啊。”
掌柜的點頭“跟先帝有一比。”
劉陵在宮里吃了那么大虧不敢報復回來,回到家越想越憋屈,于是挑幾個能言善辯的奴仆,給他們許多錢,叫他們去東西市買東西,順便多跟人聊皇帝的兒子小小年紀陰險毒辣。
多數百姓不希望打仗,所以當他們聽到小皇子很是乖巧的時候,比劉徹還愁,擔心重現“七國之亂”。乍一聽到小皇子脾氣暴躁,像極了其祖父,長安百姓別提多興奮。劉陵的人一走,他們就奔走相告。
告到劉徹待過的酒肆,掌柜和跑堂印證這一說法,百姓越發高興,逢人就說皇室后繼有人。
不日消息傳到王侯將相之家,傳到公孫敬聲耳朵里。
自那日從宮里回來,衛孺每每想數落兒子,公孫敬聲都會說“養不教,父母之過。”隨后提醒她,關內侯舅舅說的,皇帝姨丈贊同。
衛孺不好隨意數落他,公孫敬聲耳邊清凈了。公孫敬聲覺著他該好好謝謝小皇子。
休沐日,公孫敬聲帶著奴仆前往東市,買一堆幼童玩具直奔皇宮,也不管衛孺找不到他多著急。
衛子夫見小外甥自己帶著奴仆來的“你母親忙什么呢”
“沒忙什么啊。”
衛子夫“她怎么沒來”
公孫敬聲這才想起來好像忘記支會母親。
衛子夫見他眼睛亂轉,一臉心虛,無奈地叫奴仆回家。
“我怎么辦”公孫敬聲急得大聲喊。
衛子夫“我叫人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