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惹他干嗎”衛子夫實在想不通。
劉徹避而不答,起身道“據兒那邊你下午過去看看,宣室還有事,朕先回去了。”
衛子夫望著他的背影想罵人,但她不敢說臟話“蓮子,陛下是不是太閑”
韓蓮子“以往大軍出征,陛下總是魂不守舍,這次怎么有心思逗殿下”
“仲卿上次全甲兵而還給了他信心。”衛青頭一回出征,那是大漢立國以來漢軍頭一次深入草原,劉徹時常半夜驚醒。
那時劉徹一個月三十天有二十天宿在衛子夫處。
衛青回來瘦的厲害,劉徹那些日子也掉了十幾斤,衛子夫一度擔心他走著走著忽然暈倒,亦或者一陣大風把人刮沒了。
那時韓蓮子已經到衛子夫身邊。她仔細想想,確實是這樣,堂堂帝王一度跟災民似的。
飯畢,衛子夫不顧太陽烤人,前往兒子住所。
兒子知道去東宮告狀,說明沒有嚇到。但他才五歲,衛子夫還是有點擔心。到兒子寢宮,
小孩側著身呼呼大睡,無事牌落到榻上,衛子夫輕輕拿掉放在兒子枕邊,給他蓋上小肚子,看著兒子一會,見他睡得踏實才放心。
衛子夫到門外廊檐下問“今日誰跟著太子”
dquo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虱子多不癢。
劉徹干的荒唐事多了,不在乎他在萬民心中的形象。再說了,現在在乎也晚了。
衛子夫也能看出他無所謂。可她頭上有個太后。哪怕太后明早醒來忘了,她也要多此一舉。她能安安穩穩這么多年,有幾年陛下身邊只有她一人,太后也像不知道似的,她靠得就是這份謹慎。
與衛子夫有心思考慮細枝末節不同,劉徹揉著額角,叫春望給他出出主意應付兒子的主意。
春望一直認為小太子到秋入學。陛下突發奇想挪到明日,他有什么主意。左右跟小太子說了過幾日,春望安慰他不著急,指不定明日就有主意了。
翌日,劉徹也沒什么好主意,總不能挑幾個孩子陪兒子讀書。
劉徹以前有伴讀,他沒想過給兒子找伴讀,蓋因他認為親戚百官家的孩子不如兒子聰慧,只會阻礙兒子上進。
忙完政事,劉徹撐著遮陽布傘決定看看兒子今日又忙什么。
韓子仁昨日就從吳琢口中得知,過幾日殿下會跟太傅學文識字。小孩至今不會握筆可不行。早飯后,韓子仁哄小孩,拿著毛筆畫花花。小孩樂意,韓子仁趁機糾正其握筆姿勢。
頭一回拿毛筆寫字,韓子仁擔心他手酸,畫一炷香叫他停下歇一刻,如此用一個半時辰,韓子仁放小孩玩兒去。劉徹到兒子住處,劉據忙著跟花花踢球,小黑貓趴在藥柜上看熱鬧。
劉徹有主意了。
礙于兒子太傅未定,已經知道怎么收拾兒子,也沒法叫他上課。劉徹就當過幾日把此事忘得一干二凈。
劉據真以為老父親今日聽曲,明日看舞,把他忘了。
今年大軍在外,劉徹等著捷報,沒心思去甘泉宮。天熱起來,劉徹領著兒子去清涼殿。劉徹這次格外通情達理,允許兒子帶上貓狗和兩只雞。
清涼殿離滄池近,池邊有蝗蟲蜻蜓,也有蚯蚓蚊蟲,兩只小雞頭一次知道宮里還有這么多美食,恨不得晚上也住在水邊。
皇宮過大,劉據擔心宮里藏著黃鼠狼,每日傍晚到池邊找雞回家。
一日,劉徹跟在兒子后頭禁不住說一些酸話。翌日清晨,他的早膳多一份蛋羹。小小的碗只有半碗。劉徹看呆了,他已經窮到吃不起兩個雞蛋了嗎。
再說了,他又不是兒子,吃什么蛋羹。
大漢貴族分餐,劉徹跟兒子并不分餐。他吃到美
食,兒子又可以吃,就叫兒子也嘗嘗。久而久之,宦官宮女就把天家父子二人的飯菜放在一起。今日也是。劉徹把他的碗移到兒子跟前“據兒吃。”
“父皇吃。”小孩挖一口他自己碗里的蛋羹,甕聲說“我有啦。”
劉徹“你長大了,吃得下。”
“可是給父皇做的啊。”
劉徹愣了愣,扭頭問伺候的黃門“太子此話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