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愛出來,宮中禁衛都輪著跟他出來過。
宮中禁衛起初跟太傅一樣,認為陛下口中的“太子聰慧過人”,是指機靈點,比尋常小孩懂得多一點。跟他近距離接觸過才知道陛下謙虛了。因為禁衛沒當過太傅,還不知道小孩過目不忘。但知道他異常聰慧就夠了。
抱著小孩的禁衛絲毫不擔心他會輸,低聲問“公子,您打算跟主父偃比什么”
“主父偃喜歡六博。你會玩六博嗎”小太子剛才一進去就聽到熙熙攘攘的人們提到“六博”什么什么,他猜令主父偃以及多位士大夫沉迷、賭坊里頭開設的游戲就是六博。
禁衛震驚,小殿下藝高人膽大啊。不會玩六博還想跟主父偃賭這個。陛下知道他五六歲大的兒子這么勇猛嗎。
“公子可知賭坊里的人為何賭六博”
小太子搖頭,他前世今生頭一次進賭坊。
以前天下沒有幾人玩六博,多是比射覆。東方朔就愛玩這個。不知何時開始有人玩六博。如今老弱婦孺皆懂六博,還有人編了六博訣,京師小孩都會唱。包括公孫敬聲。
公孫敬聲沒玩過,但見他同窗賭過,不止一次聽到六博訣。哪怕偶爾聽一次看一次他也學會了。
玩的人多了,跟著押注的人自然就多了。賭坊里也就全是玩六博的人。
禁衛低聲說出“六博訣”,又詳細解釋一遍,末了不放心,建議叫韓子仁先跟主父偃玩一局,他先看著。
小太子搖頭“這個好玩。”其實他想說簡單,有了訣竅至少比圍棋簡單。
身著常服的禁衛真心稱贊“公子果然聰慧過人。”
主父偃走得快,已經步入茶肆。
正如禁衛所言,玩六博的人多,茶肆掌柜的為了生意也得在店內準備幾副六博棋,以供客人隨時消遣。
主父偃應該知道茶肆里有六博棋,進去就叫掌柜的拿一副出來,他要同人比試,再上三份茶水點心。顯然主父偃誤認為韓子仁同他比,小太子旁觀看熱鬧。
禁衛把小太子放到主父偃對面,上告封國王爺、談起“推恩令”眼睛都不眨一下的大夫臉色驟變,瞪著眼睛問韓子仁“什么意思”
韓子仁“我倒是想跟你賭一把,可惜沒錢。”
“你”此時此刻主父偃沒心思同他斗嘴,更后悔一氣之下跑出來,“小公子也知道六博棋”
跑堂小子送來點心,忍不住多嘴“誰不知道六博棋啊。”
“問你了嗎”主父偃低聲呵斥。
掌柜的一把把跑堂小子拽到柜臺后“住口”
小子感到冤枉“我說錯什么了”
黃口小兒也會背六博訣,大將軍家的公子不懂才奇怪吧。
掌柜的低聲說“今日并非休沐日,那位朝廷命官一樣的人出現在這里,還被大將軍的長子撞上,他肯定怕了。心煩意亂你還多嘴,不罵你罵誰”不待他反駁,“下去”
茶湯準備好,掌柜的親自送過去“公子,這位先生,請。有事喊小人一聲就行了。”
說完退到柜臺后面。
主父偃往四周看看,確定室內只有他和太子一行,他放心大膽地問“公子,你父親知道你玩六博棋嗎”
“知道啊。”小太子不信主父偃敢叫老父親知道他當值期間偷偷跑出來賭,所以不怕露餡。
主父偃并不意外,多年以前先帝跟吳王太子下棋,吳國太子語多放肆,氣得先帝抄起棋盤把人砸死,據說用的就是六博棋棋盤。之所以用“據說”,蓋因主父偃未曾親眼所見,他也是聽人說的。
由此可見先帝在時宮中就有六博棋。
近幾年比早年玩六博棋的人多,主父偃認為宮中人人都會,包括三位公主和尊貴的太后以及皇后。
主父偃之所以多此一問,是希望小太子不會,他也好名正言順地走人。
偷偷跑來賭坊已是罪不可恕,要是再拋下小太子,就是罪加一等,死罪難逃。
“可是,您會我也不能跟你玩。”說話間主父偃心癮上來,如坐針氈,禁不住頻頻往斜對面看去。
玩六博的人雖然多,但去賭坊賭錢的多是豪強、官吏以及公卿世家。
這些人有一個共同點錢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