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陛下乃盛世明君”
“你把朕架這么高,也不怕朕摔死”劉徹瞪一眼春望,“朕可不想當什么明君”
太子“明君不是父皇想當就能當的。這是黎民百姓給的。”
“你消停點吧。”劉徹瞪一眼慣會給他找事的兒子,“看你的奏章”
太子拿起毛筆,“孩兒批了啊”
劉徹頷首。
“父皇,有些人不擅堆砌辭藻,不等于腹中空空。”
劉徹“朕加一條征集治國良策。”
“父皇,有沒有人跟您說過”
劉徹打斷“你閉嘴”
太子把迷魂湯咽下去,禁不住輕哼一聲。
劉徹權當耳背。
翌日清晨,太子殿下很是興奮,蓋因老父親叫他參加廷議。太子的提議很得罪人,至少部分世家會忍不住罵劉徹,甚至咒他早日投胎。劉徹絕口不提兒子,一看太子欲言又止就瞪他。
近幾年劉徹越發武斷。很多官吏這樣認為。出自世家的公卿雖然很想反對,一想御史大夫和丞相同日被貶,就把話咽回去。無法附和就裝聾作啞。
無人反對劉徹就當百官贊同。令大將軍、大司馬,水衡都尉以及公卿擬定選拔章程。百官一出高門殿就禁不住交頭接耳。寒門上來的東方朔自是認為圣上英明。此次選才不論出身,士農工商以及奴隸皆可參加,奴隸出身的衛青自然也十分贊同。
石慶知道他嘴笨反應慢,很少跟同僚交流。今日他卻忍不住感慨“要變天了。”
短短四個字令熱熱鬧鬧的高門殿外安靜下來。
百官離開,劉徹親自擬定圣旨昭告天下。一炷香左右,此事傳遍八街九陌。許多來長安做生意的人也不做生意了,回住所給親友寫信,告訴他們好好準備,明年來長安參選。
商人是不會煉鐵冶金,甚至不會騎射,但他們精于算計。如今的大農丞桑弘羊正是出身商賈之家,十三歲就因精于計算被召入宮中。
有人歡喜有人愁。農、工、商歡欣鼓舞,世家的茶杯
茶幾換了一批又一批。
正如劉徹所言,很多人涌入長安如何安置。太子相信長安鄉民有法子。果然,不過十幾日,昭平君和公孫敬聲一起來告訴他,近日很多平民修繕房屋,準備租給明年來長安參選的人。
兩人之所以知道這事還是聽平日里給他們送雞魚肉蛋瓜果蔬菜的奴仆說的。
他倆買的那些奴隸農閑的時候無事可做就挖坑,挖田地周圍的坑。一來可以防野豬下山禍害莊稼,一來可養魚蝦。以前這些奴隸閑著睡覺也不干。公孫敬聲和昭平君不要他們賣雞蛋鴨蛋的錢,奴隸們認為他們也不會要賣魚賣蝦的錢。
兩人確實沒要這筆錢,但也沒給奴隸,而是買許多果樹種在溝邊、田地另一側。去年結的果子賣的錢兩人沒要,叫奴仆買農具或置辦一些夏天穿的衣裳。
奴隸們得了衣裳干勁十足。他們下地薅草聽到周邊村民商量拾掇房屋,而他們一想他們住的大院里頭還有不少空房間,也要拾掇出來租出去。
兩人這次沒同意,簡直給他倆丟人
城中也有不少人家修房子。家道中落只有一處宅子的人家甚至把花拔了蓋房子,留著租給來參加比試的人。
昭平君和公孫敬聲岳家沒有多少余錢。除了逢年過節一人也沒接濟過岳家,公孫敬聲擔心養出一群跟公孫老宅那些人一樣的蠹蟲。昭平君這么“吝嗇”是跟公孫敬聲學的。
兩人的夫人告訴兩人,她們母家也打算收拾幾間屋子租出去。怕空忙一場,求兩人問問太子朝廷有沒有可能朝令夕改。
劉徹干過不少朝令夕改的事。
太子“不會。我過幾日就找父皇要一塊地蓋考場。”
昭平君“我就說不可能一天一個主意,你嫂子還不信。這又不是小事。”
公孫敬聲點頭“舉國大事。”
太子點頭“想不想跟我歷練兩年”
一人沒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