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聞言想笑“看來你真討厭他。”
“滿朝官吏還有第二個像他心胸狹隘又自以為是之人嗎”太子問。
劉徹細細過一遍,好像沒了。
心胸狹隘之人不少,張湯睚眥必報,主父偃有仇必報,而前者認為他該當丞相,非御史大夫,也不曾明示過劉徹。最多希望天子同他心意相通。后者在邊關辛苦多年,回到京師被劉徹打發回家,也沒敢請求為帝王分憂。以前李廣因全軍覆沒被貶為庶民,也敢上書自薦。身為天子的劉徹一度很佩服他的勇氣。
太子“孩兒身為太子自然不屑同死人計較。可他孫子卻不安分。不收拾他,滿朝官員還不得以為孩兒是個軟柿子”
霍去病點頭“這倒也是。”
劉徹松開兒子“好了,不生氣了。其實他想同你切磋也不算自不量力。世人又不知道連你二舅和表兄也是你手下敗將。”
霍去病忍不住辯解“我只是不如他身體靈活,不如他劍法飄逸。”
“怎么不說你比據兒大十多歲”劉徹反問。
霍去病想給自己一大嘴巴子,又不是不知道陛下是個兒奴,跟他爭什么,“臣還有事。陛下,臣先行告退。”
劉徹抬抬手。霍去病起身又不放心“太子,以后”
“知道了。”太子頭疼。
霍去病給他個眼神,仿佛說,下次被我抓個正著,我再跟你算總賬。
可惜冠軍侯的愿望要落空了。
太子先朝李陵手背上抽一下,接著挑開他的劍,行云流水輕松寫意的一幕很多人都看見了。這次世人無法再懷疑傳言有誤或夸大其詞。是以長安最有名的劍客也不敢大放厥辭要同太子切磋。
世家子弟也不敢欺負衛伉。因為世家子弟消息相通,他們知道太子為何跟李陵對上。贏了太子或許可以讓未來天子另眼相待。萬一被未來天子打的落花流水,未來天子以后敢用他嗎。朝中又不缺像李陵這種不上不下之輩。二公主夫君吳蠻子同李陵年齡相仿,早已憑軍功封侯。霍去病麾下也有很多同李陵年齡相仿之人,這些人不止騎射與他相當,還比他有經驗,個個上過戰場。
除非其有大將軍和大司馬的領兵天賦。然而如今沒有匈奴可打,如何證明這點。
太子護表弟,不等
于太子表弟無能。衛伉也有同窗好友以及同僚,其同僚不知太子同李陵對上是因為他,因太子劍術精湛,同僚就好奇他身為太子表弟劍術如何。
晚上回到寢室,衛伉掰幾個細長樹枝與同僚切磋。衛伉的同僚幾乎跟他一樣憑門蔭入仕。不是每個人都是霍光,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金日磾的幸運,多數憑門蔭入仕的公卿勛貴子弟資質平平。衛伉現在的劍術是劉據耐心教的,騎射功夫得前匈奴小王金日磾親傳,所以打他同僚跟玩似的。旁觀的同僚還沒看清楚,同衛伉切磋的人的樹枝就被衛伉敲掉。這一招就是太子挑李陵那招。
衛伉不如太子劍法飄逸,但足矣令沒有看過太子同人切磋的侍中、郎官們大為震撼。
同衛伉切磋的人好一會才意識到他輸了,他攥著衛伉的手臂前后打量,看起來沒比他多長一根手指,或比他長一寸啊。
旁觀的人中有人聽說太子教訓李陵是因他要跟衛伉切磋,太子嫌他以大欺小。此人一時不知該同情李陵,還是該替李陵感到慶幸,幸好他沒同衛伉切磋。不然他的劍被比他小八九歲的衛伉挑掉,李廣能氣得活過來。
二月二十四日,休沐,侍中郎官們回到家中,同衛伉切磋的那位不禁同家人感慨,衛伉并非不像大將軍,長平侯府也非虎門有犬子,蓋因大將軍非尋常人也。
大漢立國近百年,多少位英勇將軍,前三位舅甥二人獨占兩席。可怕的是舅甥二人一個四十出頭,一個才三十出頭,還沒到評其畢生功績的時刻。
倘若過幾年匈奴卷土重來,或者周邊小國亦或者哪個藩王腦袋驢踢了試圖謀反,陛下令大將軍和大司馬分別帶兵,屆時再論將軍戰功,高居榜首的不是舅舅就是外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