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學生來長安沒幾年,還沒有長安城外的鄉野小民懂得多。鄉野小民解釋“天子御駕一直行到高祖廟,那里早已戒嚴,除了觀禮的賓客,誰也看不到龍顏。”
主父偃倍感可惜“原本我也有機會出席的。”
張湯冷笑“我要是多撐幾年可以站前排,大將軍和大司馬身邊。”
主父偃睨了他一眼“你可不是站前排嗎。陛下一出宮你就看見了。”
張湯氣得臉紅,鄉野小面趕忙勸他倆各退一步。主父偃又禁不住嘀咕,“東方朔竟然可以參加太子的加冠禮。這都叫什么事。”
張湯無比贊同“竟然還有張賀那小子。”
二人身后的長安鄉民心說,你倆只能跟我們一樣在此圍觀不是你倆自己作的嗎。
東方朔也作過,但人家年輕有機會。從邊關回來才四十歲。這個年齡在朝正當用。陛下不用他,難道用年過六十的老東西。
年過六十也無妨,可主父偃貪啊。皇帝哪敢把上林苑交到他手上。
君不見就這個小小的書樓,東方朔都不放心主父偃。若非不貪財的張湯在此,東方朔得五日一查賬。
話說回來,御駕往北從東邊城門入城,路兩側早已有衛尉率侍衛守著。這次不是五步一崗三步一哨,而是一步一人,一邊有三層侍衛。衛尉麾下沒有那么多人,又從京郊大營調人。期門侍衛在各個城門聽候差遣。
即便如此,城中百姓也都出來了。他們也只能看到車馬馭手隨從。百姓小聲討論“第一個是皇帝吧第二輛車里是太子,第三輛是誰馭手旁邊有個女官,里頭一定是皇家女眷。”
“太后啊。太后后面是皇后,再后面是太子良娣。”
“良娣也可以出來”
“聽說良娣是魯王后什么親戚。魯王是陛下親侄子。算皇親了。”
在百姓低聲討論中,御駕抵達高祖廟。如長安鄉民所言,此地除了皇家侍衛、接駕的官吏,便是受邀的賓客。
侍衛執戟,百官朝服在身,百姓只能遠遠瞧見一點都能感覺到公卿的慎重,以及加冠禮的隆重。
太常引路,天家父子上前,太后等皇家女眷在正殿外等候。太常伺候天子為太子行冠禮。冠禮不算復雜繁瑣,包括劉徹帶著兒子拜高祖,也只用一炷香。
冠禮結束,劉徹帶兒子拜太子的祖母和母后。
隨后劉徹帶兒子回正殿,此時公卿大夫,位列百官之首的大將軍等人都在。劉徹令兒子站到他身邊,他鄭重地向百官宣告,太子成年了。
百官恭賀太子殿下。太子令眾卿免禮。以衛青為首的公卿大夫們抬頭看著長身玉立的太子仿佛看到了大漢未來會愈發民富國強